正文

废墟上的守望(2)

废墟守望者 作者:罗灵


 

桂城艺术馆

东哥给古灵介绍了一家本地最有影响力的艺术馆,叫做桂城艺术馆。古灵将在那儿搞个人画展。艺术馆实质上只是个画廊,地方上都认为“艺术馆”和“美术馆”叫起来要气派些。不过,桂城艺术馆承担的功能要比普通的画廊多一些。古灵记得,与桂城艺术馆接触可追溯到2004年,那时候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画家在那儿搞展览,他也偶尔去观摩,楚翰石是画廊老板。到了2005年古灵才与他打交道,之前一直都不认识。艺术馆的位置不会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在市中心或闹市区,而是在容桂的青华路上,一幢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六层大楼。这幢楼是楚翰石投资盖的,他说当时投入了近300万元,现在估计价值超千万。东哥和他是故交,而且在生意上有一定的来往。

楚翰石是顺德土生土长的文化人,因此很熟悉顺德的风土人情。尽管艺术馆就在青华菜市场的对面,但本地的老板在这儿买画,多则上百万,少则上千,就如同菜市场买菜一样带回家。芳芳经常和古灵开玩笑说,去青华路的贵族,要么去青华市场买菜,要么去桂城艺术馆买画。

十几年下来,楚翰石自己摸到一套符合顺德模式的艺术品交易方式,他有自己独特的赢利模式。因为艺术馆有六层,底下的一层是艺术品商场,主要是陈列书画用品;二楼则是画廊;三楼以上是中小学生的特长培训中心。每逢寒暑假到这儿接受培训的学生总是挤满了每一间教室。因此,画廊经营基本上是公益性的,而主要的赢利来自于培训。

有一次,广州艺术家刘庆元和刘可来到桂城艺术馆,走到门口,刘庆元说:

“桂城艺术馆就是城乡一体化的产物,他与大都市的画廊决然是两种风格。和大都市的艺术画廊比起来,他要乡土很多。但他也不完全是顺德农村或乡镇的东西,他的经营方式以及装修的标准远远要超出农民的意识。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很另类的文化现象!”

他对古灵说:

“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就放在这类文化上,把乡村中的城市现象,城市中的乡村现象,城市与乡村两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作为一种艺术来探索。”

听他一番话,古灵觉得确实有道理。无论是桂城艺术馆还是楚翰石这个人确实如他所说,是值得古灵细细品味的。

楚翰石的经营思路十分独特,从外表上看,桂城艺术馆与上海、北京的画廊无异,但只要深入观察,根本就没有那些画廊的影子。他的画廊的唯一优势就是能卖掉画,这是许多著名画家来这里搞画展的主要原因。当然一次两次卖画很容易,但要一年四季都能卖得出,那就很难了。

楚翰石就好像是这个行业的智者,他从来不与任何同行进行交流;更不会去北京、广州、上海进行考察别人是怎样经营艺术品的;也不会上网搜索任何信息。他好像一个战略家一样在家里琢磨来琢磨去。古灵看到他弄来弄去,市场定位还真的十分准确。每天他都有两个小时在画廊饮茶,从晚上的七点到九点钟,这时会有很多的老板、朋友与他聊天,这是他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的途径。晚上9点钟一过,他会准时离开。白天他要打理生意上的事,晚上在家创作小说。

古灵觉得他就是容桂的乡绅,顺德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了如指掌,包括政府里的事、民间的事,只要你愿意向他请教,他都告诉你。地方的企业家很买他的面子,每次有什么大的活动都会来捧场,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其经营的产业有艺术培训、画廊、广告公司,而且还是一个本地作家,一个地地道道的多面手。

那次见面后,每隔一段时间,古灵就去他那里看看有什么新的作品展览。有一次,东哥叫古灵把自己的作品资料整理了一下,找《文化参考报》刊登了一整版,送了一些给楚翰石,希望他帮古灵做一些推广。他一见古灵的作品图片,便连声说好,他认为题材选得很好,其他人画的是人物、花草之类的,唯独古灵画的是老工业区,而且画的就是顺德。他一边看一边说,这张画画的是“马岗”,那张是“容奇码头”等,说一定要为古灵搞一个出色的个人画展,认为这样的作品或许很好,许多顺德人很可能会中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有客人来桂城艺术馆,他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客人推荐古灵的作品。古灵对自己的个人画展还是充满了信心的,也盼望着毕业后能有一个像样的个人画展。经过了两年的磨砺,自己也慢慢地积累了一些作品,觉得时机渐渐地成熟了,特别是沿江工业区的国际会议的召开,由于媒体的报道,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尽管2008年下半年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楚翰石认为古灵搞个人展览还是有优势的,值得去尝试。画展的事一直在古灵和他之间心照不宣地进行。

一天晚上,古灵去桂城艺术馆找楚翰石谈自己开展览的细节。他听了古灵的想法之后,淡淡地说:

“如果是上半年搞的话,画可能卖得好一些,上半年买油画的行情很好,而下半年可能会差一些,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根本没想到卖画的层面上来,只想到搞一次展览,一来展示顺德容桂老工业区的艺术价值,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它,认识它;二来充实一下自己,使生活有个目标。”

他听古灵这样说,点了点头,便爽快答应:

“好吧,那你就做好准备,时间定在十一月底,这样双方的时间都比较充裕!”

看到展览的事基本上定下来,接下来是如何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中。

到了十月份,古灵画展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考虑到费用的问题,画册由古灵自己来设计。

直到画展开始的前五天,古灵请杨小彦老师写的评论文章才正式写出来。文章气势磅礴,把古灵写成了一个美式英雄。很多人认为这是他最近写的文章中的精品。古灵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画廊》杂志上,于是他打电话给《画廊》杂志社的编辑黄丹松,希望他能帮忙。他在电话里告诉古灵,说2008年《画廊》杂志最后一期已经进入印刷阶段,如果要上,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约,现在很可能太晚啦!不过他会到杂志社尽最大努力说说。

由于时间一直压得很紧,一直忘记这件事,可怎么办呢?古灵打电话给刘可,希望他能与杂志社沟通一下,因为他之前与《画廊》杂志有着较好的人际关系。他听了古灵的想法之后,感到十分诧异,觉得应该不可能,建议古灵不要再折腾了。

古灵觉得十分苦恼,如果这篇文章不能在《画廊》上发表出来,这次画展在媒体的宣传上就大打折扣,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再找杨小彦老师,希望他出面再说说情,或许有些希望。杨老师答应了古灵的请求,表示愿意试一试。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古灵接到杨老师的电话,说《画廊》杂志经过研究之后,决定把印刷推后几天,把华师大一名画家的作品推到明年,让古灵的先上,而且还在封底刊登古灵的作品。这使他欣喜若狂,真是天助也。很快古灵便拿着作品光盘和杨老师的文章去了广州,这件事总算搞定了。

画已经运到桂城艺术馆,现在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作品定价以及如何与桂城艺术馆合作的问题,这些古灵都未曾尝试过,只好请教东哥。他认为,首先是作品的价格,尽管古灵的作品很大,但不宜太贵,毕竟还是新人,如果新人的作品推出来就很贵,那么将来上升的势头很可能会受挫。在收藏家的眼中,他只看你的作品是否一路上升,而不在乎你定价的多少。青年的潜力就体现在他的作品上升的势头。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他建议古灵不宜定价很高。其次作品不宜过多、过杂,一定要拿出自己最有实力的作品进行展示,也就是说亮“真家伙”,因为作品表现的是顺德的风景、顺德的文化,又是在当地展览,并且是第一次,就应该郑重其事。如果人一生中有许多次展览,甚至是个人展览,第一个展览要求应该是最高的,这样别人可以看到你出道时的状态,特别是画顺德、在顺德展尤为重要。他再三嘱咐要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对待。再者,应该将卖画所得的利益多让于举办方,这样别人对操作才有信心去推动。古灵觉得他的思路很有针对性,于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办。

展览的前一天晚上,古灵和芳芳将印好的画册拿到桂城艺术馆。楚翰石一看新印的画册,大声叫好,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内容的分配上都非常好,他爱不释手。当天晚上,古灵签了好几本送给客人。

作品已经挂在了桂城艺术馆的墙上,整体效果看上去还可以。楚翰石在此次展览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将一楼的空间挪空。以往一楼是销售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的,现在全部搬到一边,用布盖起来,只留了一台钢琴,整幅墙成为背景墙,一楼成为画展剪彩的场所。

开展的日子终于来了,一早古灵便来到桂城艺术馆,见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十分妥帖。他便到工作室,说不定有很多人会到这儿参观,因此将卫生打扫了一遍。当古灵再次来到桂城艺术馆,看到楚翰石的太太亲自在地毯上一点点整理,把地毯上的一点点小黑斑去掉,她不时检查地毯间的间隙,见她五十多岁的背影蹲在地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红色的地毯从一楼一直铺到二楼,一楼的整个房子都铺满,就连外面的过道上也摆上了红色的毯子。这是桂城艺术馆第一次举办年轻人的展览,并且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策真不容易。在展览的筹备上,如此细心,让古灵感觉到了前辈们在做事情上的态度。尽管后来古灵觉得青年人的展览不必要有这样隆重的氛围,但毕竟这里是顺德,顺德人做事有顺德人的方式。直至现在,当时的一幕幕,始终令古灵刻骨铭心。

中午,为了方便起见,古灵在冯记面馆吃了一碗云吞面,当作中餐,吃完后就直接来到桂城艺术馆。馆内除了古灵之外,没有其他人,冷冷清清的,他感觉到有些不自在。

直到下午的一点,展览厅里依然是古灵一个人。他来回走动,仔细查看自己的每一幅画,越看似乎越觉得害羞。他不由得扪心自问,这样的作品可以拿出来展览吗?结果到底会怎样?他顿时生出一阵胆怯之心,担心自己邀请的朋友不会如期而至,说不定没有什么人来,场面会如何尴尬。古灵一个人呆呆坐在那儿傻想,总预感会出什么事,心里无法安静下来。古灵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紧闭双眼,这时想静下来却不行,心脏怦怦直跳,脑海里浮现下午的场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一场滑稽的开幕式。此时此刻,他的虚荣心一阵又一阵在上升,时间就像在拷打他一样,一秒就是一鞭。他竟有些后悔不应该准备这么大的场面,假如以后再搞什么个人画展,找一个好地方挂上去,布置好场景,再也不要搞什么开幕酒会,有没有人看无所谓,反正想看作品的人始终会来看,不想看的也就凑凑热闹,顶多卖一个面子给他。对比现在的情景与别人画展开幕式的盛况空前,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或许那时人家在天堂,而他现在却在地狱。他越往下想越是恐惧,但最后怎么也得撑下去,以往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而今天的时间过得却是特别的慢,心情也特别的焦虑。

大约到了下午一点半的样子,楼下开始有人进来,东哥带来一批过去的老友。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房间里站满了人,以往和东哥合作的生意伙伴都来了,老刘、小易、阿华带来很多商场上的朋友,芳芳几乎把教育界认识的人都发动起来看古灵的展览,展厅里人山人海,真是想不到!古灵心里不再有担心,原来是虚惊一场。

正当古灵想接待来宾时,却要接受电视台的专访。楚翰石对古灵说:

“顺德电视台今天要给你做专访,你得好好准备一下,以往我们办很多展览,其中不乏有名人的,他都很少来。唯独你和陈子君这两次展览,他都亲自来现场录制节目。特别是这次,是他主动打电话过来的。所以,你一定要配合好。”听了楚翰石的嘱咐,古灵很开心。

不一会儿,一个有点像艾未未的人过来,他递给古灵一张名片。原来是他顺德电视台的导演,一副大艺术家形象,不修边幅。他说以前也在中央美术学院学过画,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是他同学。他认为古灵在江边搞艺术家工作室特别好,很早以前他就想找个地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但由于很忙,加之艺术家难以成群,因此一直没有实现。看到古灵他们有这些想法,而且付诸行动,他十分欣赏,希望借此机会也向社会宣传一下,让更多有此类想法的人加入进来。谈着谈着,他竟然忘记了拍摄,见广东卫视的记者与古灵打招呼,便赶紧说:

“拍摄吧!不然的话,就没有什么时间了。”

这次接受他采访的时间特别长,估计有20分钟,而且,古灵想他来的时候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对问题的设置也是进行了一番提炼。问到古灵目前在顺德生存的状态;对老工业区保存的社会意义;如何来规划老城区等。显然今天的媒体比上次的要多得多。这时古灵发现楼上楼下挤满了人。正当古灵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手机“嘀”的一声,原来收到一个信息,打开一看,原来是宣传部长发过来的:

“预祝画展圆满成功,由于有紧急会议要去龙江,十分抱歉,不能前来!”

古灵看了后,赶紧找楚翰石商量。他想了想,对古灵说:

“既然部长不能来剪彩,不如请赵部长,他是宣传部的副部长。”

听了他的话,古灵连忙说:

“好啊,那就听您的!”

于是他亲自拨通了赵部长的电话,跟他说明了原因。楚翰石笑容满面地对古灵说:

“他马上会过来!”

这时,古灵真的叹服楚翰石在当地的人际关系。大约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来了很多老朋友。最重要的是导师陈海和他的研究生前来,以及杨小彦老师辞课而来,让古灵感动万分。顺德政府这方面文化局长和文化站的领导也来了,这是古灵意想不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