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内圣外王 从优秀到卓越的人生秘诀(13)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他又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荀子将“慎独”与“诚”联系起来,那些本身不真而表象为真、本身不善而表情为善、本身不美而装饰成美的人,是没有用的。只有在其独处时,能够彰显自己的德行、真善、美好,那才是最重要的。《礼记·大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那些藏拙、作伪,并故意显示出自我大美的人,表面上像是君子,但是别人看他们就像看到了他们的肺和肝一样清晰无疑。所以说,一个人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与平常一样的状态,不善的事绝对不做,这样才能独善其身。

自省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发自灵魂深处的自省会让人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智慧超凡。所谓“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我们在自省的同时也要将自己反思的结论付诸行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涵养,积累知识,锐意进取,提高生命的价值。

七、敢于梦想,勇于追求

《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我对此的理解是“敢于梦想,勇于追求”。

王夫之曾说:“以 自强不息 为修己之纲,以 厚德载物 为治人之本,故曰:乾坤其《易》之门户,道从此出,德从此入。”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强调人的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强调人本主义,对人自身的力量充满了信心。

孔子非常注重“刚”的品德,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他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自信是人生的希望与快乐的源泉,是人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激情。自信心能激发你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能促使你发挥最大的潜能,成就你想成就的事业。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就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请求与平原君一起去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结果,他最终说服楚王同意援救赵国。这为毛遂赢得了很高的威望,从此平原君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毛泽东主席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指点着江山,其豪迈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在他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用了八麻袋草稿纸,在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时,他说“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也干不成”。

爱迪生在实验中失败了千万次,但他对每一项发明的信心都始终如一,最后凭着非凡的才智,以及自信、自强的精神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

居里夫人为了提取纯镭,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在简陋的棚屋里提炼镭。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正是这份自信,支撑着她走过最为艰难的日子,最终发现了镭元素,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