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较视点3 比较“例外”,寻找差异

创新者的思考力 作者:(日)三谷宏治


从XY坐标图中了解的事情

调查大量实例、收集各种数据究竟有什么用处?

这样做一般都是为了找出数据间的关系。下面来看一个例子。这是对一个小卖部连锁店进行的调查,X轴表示店铺面积,Y轴表示收益情况(参照下页图3、图4)。

图中的点组成椭圆状星云图,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一点儿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X和Y之间有某种关系!  

店面越大,收益越好。

但是,现在就说X和Y之间有因果关系(扩大店面可以增加收益)还为时过早。在此之前,应该比较增加面积前后的具体状况,即证明“增加X, Y就一定增加(面积增加,收益增多)”,否则就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椭圆状星云只能说明店铺面积和收益情况之间有相互关系。

如果对椭圆状星云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椭圆的宽度也有某种意义。

的确如此,探寻椭圆宽度产生的原因又会得到一个结论——明明是同样的面积,收益居然相差30%。原因可能是员工的积极性、店铺的位置、商品的种类等。

明白了这些也只得出了两个结论。难道收集了那么多样本,就只能得出这么点结论吗?

而且,无论怎么组合这些结果,也无法取得大的飞跃。平淡的关系再怎么延伸也只能得到平淡的结果。

怎样处理这些数据才能获得飞跃呢?从“例外”中得到启发的辣椒

在之前提及的图中,在椭圆星云之外还分布着几个点,一般称之为“例外”。

年轻的负责人可能会为了保持图像的美观而抹去那几点。我以前也认为应该这样做。

一般而言,例外的事物难以在组织内得到发展,即使深挖也会马上碰壁。最后的结局是招致别人的讥讽:“再也没有这么‘优秀’的销售主任了,我们是无法模仿的”“如果有那么好的顾客,业绩提升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这些游离在关系之外的例外事物却很可能隐藏着大商机(或危机)。

如果想要取得真正的飞跃,就不能避开例外。

招募公司旗下的《辣椒》杂志,其前身是《生活信息360°》。《生活信息360°》的札幌版是在全国经济大萧条的状态下唯一一个迅速成长、获得高收益的杂志。《辣椒》就是向它学习后才创刊的。

负责《生活信息360°》改革工作的平尾勇司着眼于札幌版,与其他许多地区进行比较的同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生活信息360°》的一贯理念是“保证为城市的所有人提供一切信息”。但是,编辑们打破了这一传统理念,创刊了札幌版。  

·缩小范围(半径2km以内的生活圈)

·不是面向所有,而是面向20岁~40岁之间的白领

·不提供所有信息,只提供饮食方面的信息

·除了提供信息,还提供优惠券

这些都与《生活信息360°》的传统理念大相径庭。但是,确实只有札幌版盈利了。

《辣椒》的策划者们敢于向异类学习,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现在,《辣椒》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日本全国51个地区发行,发行量高达572万册,几乎是前身《生活信息360°》的两倍。

超过90%的杂志都到了用户手上,其中86%的用户为女性。这个数字已远远超出日本400万的第一消费阶层(20岁~34岁女性)。

而且,80%的用户会将《辣椒》杂志保存一个月。

2007年,《辣椒》的销售额超过了30亿元,利润超过了10亿元,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这样的例外事物很有可能就隐藏在椭圆状星云之外。

但是,即使如此,去现场打探打探也一定能了解。哪些事物是例外的?什么样的分店前景好?应该注意什么样的生产线?

因此,问题不在于发现例外事物,而在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结论。从一开始,就不要逃避例外。不要想着将它抹杀,要真诚地对待它。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胜负的关键。采访极端用户

花王生活者研究中心以其综合性的、先进的组织而著名。

一开始,研究中心是通过对数万人进行大规模调查的方式来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趋势的。随着消费需求的隐性化,他们开始采用新的调查方法,也就是每月分析15000条博客信息,并且调查一栋公寓住户的情况。

2007年秋天到2008年3月,他们花了半年时间与大型广告公司博报堂一起开展抗衰老研究。这次,他们又采用了全新的手法。

这次的调查不是普通的检验假说型,而是发现假说型(即为了发现未知的、有趣的东西而开展的调查)。这种调查不事先设定假说,而是精挑细选对象,在对方生活的场所与对方聊天,观察其言行,以此来发现“新事实”。

比如,我邀请有某种怪癖的葛藤一起到食堂吃饭,我通过观察他点菜,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想法——他既想吃低热量的食物,又想吃好吃的。

这种根据实地调查系统地记述现有各民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全貌的文字记录的实地调查法被称为“民族志”,花王不仅用在一般人身上,也用在几名极端异类者身上。

作为抗衰老的研究对象,花王选择的不是典型的积极抵抗衰老的40多岁的女性,而是最近消极应对衰老的40多岁女性、年轻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擅长饰演老太太的20多岁的女演员等5人。他们都是一般消费者调查中不考虑的人。

花王对他们进行了“人类是怎样对待衰老的”“人类为何热衷于抗衰老”等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衰老与人的价值观、身份有关。

最大的发现是找到了“人类是怎样认识衰老的”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这以前,我们只知道人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5岁。

但是,得出的答案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人们在以往的身份(价值观)因为疾病、环境的改变而崩溃时,他们在重新构建这些事物时就会意识到自己年龄的增长。因此心理年龄有时会超前,有时会滞后。它的发展方式也因人而异。

“生病会使人急剧变老”“恋爱时人会变得年轻”的道理就在于此。

在之后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少数人身上得出的这些结论同样适用于一般消费者。

向对某种事物有着特殊想法或强烈厌恶感的例外者学习,就可以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本质。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空气为什么是透明的?”这是小学六年级时,了解了非透明气体(溴、碘)的存在后我思考的问题。

看着那些有色气体,我觉得透明的空气给人类带来了方便。这是看科幻电影《三脚妖之日》(《The day of the triffids》,1963年的美国电影,原作者是约翰·温德姆)时产生的感觉。电影讲述的是某天夜里,整个地球布满了流星,夜空被闪闪发光的流星点亮了,人们纷纷出去看流星。结果第二天早上,看流星的人全部双目失明,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原来这是一种三脚妖植物对人类展开袭击的开始。

在电影中,失去光明的人类没有被怪物打败,而是自我毁灭了,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对此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空气是透明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如果空气是有色的,就不可能诞生如此伟大的文明。

只有科幻作品才能令我感到震撼。因为它创造了现实世界中绝对没有的超“例外”(比如99%的人类离奇失明),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会发生什么(假设)。

乍一看,这和工作、生活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科幻式的脱离现实的世界正是值得比较的终极“例外”。

当然,向大家展示最强大、最遥远的“宇宙人观点”的科幻作品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人类诞生于地球,因此在地球人看来,外星人是最大的例外。

倘若真有外星人,那么外星人会如何看待奥塞博物馆之类的事物?

NHK的《世界美术馆游记》节目的执行制片人丸山俊一在反复思考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在外星人眼里,那些不是难以捉摸的‘美术馆’,而是美人们展示完美肌肤的舞台。”第二期《奥塞博物馆特别节目》的构思正是由此产生的。

我们应该学习科幻作品,掌握终极视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