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察言观色识人心(2)

微表情 作者:姜振宇


2。 有表情是否一定说明有情绪?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

从出生开始,多年的积累会让人可以随意做出各种常见的表情,对于演员而言更是容易,好的演员甚至可以在两秒钟之内精准地控制某一只眼睛默默流出眼泪。

因此,仅仅观察到表情,并不能确认行为人内心中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在心理测试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通过观察表情的细微变化来确认内心状态,必须要添加一个必要的步骤-有效刺激。有效刺激是指根据被测试人的具体状况设计刺激源,有效引发被测试人的真实情绪。真实情绪一旦产生,就会通过表情表达出来,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过滤假的,捕捉真的。

诚如第1章中所列举的那些图像,普通和常见的表情会被大多数人快速识别,从而判断出表情者的心境。历史上确有脑功能损伤者无法识别表情的案例记载;年龄不超过三岁的婴儿,也无法识别所有的基本表情;但心智正常的少年,以及年龄更大的人群,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表情,都不会存在识别障碍。

然而,在识别表情含义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障碍,困难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对复杂表情的含义确定,如第1章中最后一部分图像,那些表情非常眼熟,但普通人却不能准确地判断表情者的心境,有感觉,但不清晰、不确定。第二类是自控能力强的心理高手所表露出来的表情,不论是面无表情还是逼真的表演,都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不易识别。

克服第一类困难,需要具备拆解复杂表情特征的能力;克服第二类困难,除了要能够拆解并熟知脸上细微变化所属的表情特征之外,还稍微多了一步,那就是分辨真假。一句话概括的话,情绪引发的表情为真,思维控制的表情为假。

控制和表演,是完全执行了思维的指令,需要通过“想”来完成的行为。然而在开动脑筋考虑清楚之前,还有一个非常短暂的瞬间,不用“想”也不能“想”,身体就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变化,包括脸上的肌肉运动。在这个短暂的瞬间,起主导作用的是本能或习惯。

情绪是人类诸多本能中的一种,属于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它先于理智思维产生,不受思维性主观意识的控制。因此,情绪表现出来的表情,是真表情;情绪越是饱满,它所导致的变化通常也就越明显,意义也就越容易被确认。要想分辨表情是否表达了真实的内心感受,就需要特别注意这种由情绪引发的真表情。

因此,有情绪,就一定有表情;有表情,却不一定有相应的情绪作为支撑。情绪的产生是整个研究体系的基础,而如何分辨真假表情,则是整个研究体系的核心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