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总是能够抓住机会

永远不要找借口 作者:仲利民


卓别林那个戴着圆顶硬礼帽、穿着黑色礼服、反穿着大号皮鞋、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在舞台上迈着八字步走路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标志,一百多年以来的喜剧演员都以他的方式登台表演。这个形象,给 20世纪的世界舞台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他留给后世的艺术和精神财富,难以估量。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世界喜剧之王”。

卓别林的成功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成功更确切地说,得益于他每当遇到机会的时候,都没有让机会轻松错过。

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社会最底层的穷苦艺人,难以养活孩子。最早他被送进少年感化院,几周后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7岁时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卓别林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擅长演技的母亲晚上回到家里,就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很多时候,为了让孩子高兴,母亲加上了许多喜剧的成分。本来就天资聪颖的卓别林把母亲的表演熟记在心。1894年的一天,母亲在伦敦的一个俱乐部演出,嗓子突然沙哑了,台下传来了喝倒彩的嘘声。五岁的卓别林这一天恰好跟随母亲在后台玩耍。看到台下的情况,他大胆地对母亲说,他要上台表演,帮助母亲摆脱尴尬的场面。

小小年纪的卓别林首次登台表演了。他模仿着母亲平时给他表演的动作,学着大人的腔调,穿着大人的皮鞋,边舞边唱。台下的观众被小小的卓别林逗得前仰后合,各个大笑不止。观众们惊叹小孩子的演技,纷纷向台上扔钱,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卓别林数次谢幕,观众依然热情不减。

一个偶然机会,不仅仅给卓别林带来极大的震撼与冲击,增强了他追求表演艺术的自信,也促使母亲更加刻意培养孩子的表演才能。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件当时轰动一时的事情,后来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这个人,是当时在英国演艺界很有声望的童子舞蹈团的班主任杰克逊。

他看中了卓别林,把他带到了自己的舞蹈团悉心培养。卓别林十分珍视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在舞蹈团十分刻苦。别的孩子去玩耍,他主动找老师练习。

很快,卓别林成为舞蹈团的核心演员。

杰克逊先生十分欣赏这个既有表演天赋又刻苦用功的孩子,卓别林 12岁的那一年,美国著名的剧院经理汉密尔顿找杰克逊推荐《福尔摩斯》的演员时,杰克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卓别林。

登上成人舞台的卓别林,开始几年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他为此十分苦闷。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杰出喜剧演员听说了他的经历,邀请他出演喜剧《足球赛》。卓别林下决心不放过这个成功的机会,他相信自己有演喜剧的天赋。他认真排练,大胆运用演出技巧,把自己小时候第一次演出的扮相移植过来。登台演出的时候,他一改常规,背朝观众,穿着长礼服,戴着大礼帽,脚套鞋罩,手拿手杖,迈着鸭子步走上场。他的每一个滑稽动作都让观众拍手称快。

这次演出大获成功,一举奠定了卓别林在美国演艺界的地位,也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名声。凭借这次演出,卓别林引起了美国喜剧电影制片商好莱坞的注意。最终,这位英国哑剧演员成为风行美国和世界的一代喜剧电影大师。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共拍摄 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他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又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20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今天仰望这位伟大的喜剧大师,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没有什么出乎寻常的奇迹。一切都是因为,当他面临一个人生机会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努力抓住,他把每一次即使是很偶然的一个小小的机会,都变成了自己通向成功的台阶和阶梯。

卓别林的成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成功,更确切地说,得益于在他遇到机会的时候,都没有让机会轻松错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