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玫瑰人生

生活,别来无恙 作者:《读者·原创版》杂志社


文_韩松落

她坐在金色的沙滩上,稍远处是蓝色的海洋,她就在那里接受记者的采访。她始终含着微笑,偶尔会眯上眼睛,躲避远处海上的阳光。

“您对少女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这是电影《玫瑰人生》中的片段,而《玫瑰人生》是法国最著名的女歌手伊迪斯·皮亚芙(Edith Piaf)的传记片,关于她如何走上舞台,如何让万众欢腾,以及如何去爱。片名,则来自她最著名的那首歌——《玫瑰人生》。

在走上舞台,引得万众欢腾之前,在让自己的生命如玫瑰般绽放前,她是杂耍艺人和卖唱歌女的女儿,本名Edith Gassion。1915年12月19日,皮亚芙出生在巴黎郊区的美丽城,传说中,她是被困窘的母亲生在街道上的。因此,美丽城的某条街道上,至今还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伊迪斯·皮亚芙就是在这座建筑物的台阶上第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事实上,她出生在医院里。

但出生那刻是舒适还是凄凉,都不足以呵护或笼罩一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的父亲从军,母亲在街头卖艺,她被送到乡下的奶奶那里,而那几乎是她成名前唯一一段快乐时光。稍大一点儿,她就跟着草台班子在国内流浪。她始终那么瘦、那么弱,身高只有1.47米,这都是那段艰难岁月的馈赠。15岁,她离开家人,也抛弃了她并不留恋的姓氏“Gassion”,前往巴黎闯荡。在那里,她以“伊迪斯”称呼自己,并与流浪艺人同居,生下一个2岁时就因脑膜炎而夭折的女儿。抛弃家族的姓氏,却没能抛弃家族的命运。她依旧在街头卖唱,直到有一天,刘易斯·勒波内,巴黎著名的酒吧老板在大街上遇到了她,惊异于她的歌喉,把她带回了自己的酒吧,让她在那里演出,并用俚语中的“小鸟”作为她的艺名,还帮助她出了第一张唱片——《乡下姑娘》。

此后的故事为人熟知。1937年,在她的仰慕者、知名冒险家、荣誉勋位获得者雷蒙德·阿索的帮助下,她正式以伊迪斯·皮亚芙之名出道,与巴黎最有名的俱乐部签约,出演电影《妙龄少女》,甚至还获得著名的让·科克多的邀请,出演了喜剧《冷美人》。20世纪40年代,她已经是法国流行音乐界的天后,甚至有足够的力量提携新人、提携情人,发掘有才华的词曲作者。1947年,她去美国演出,打开了隔着山隔着海的美国市场,从此在两地之间飞来飞去。20世纪50年代,她开始了令她的声誉达到顶点的那次巡演。巡演的起点,是巴黎音乐人的圣殿——奥林匹亚剧场;终点,是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她由此成为第一位在专门演出古典音乐的卡内基音乐厅登台的流行歌手。

只是,对一个人来说,最幸福的是可以像一个音乐家那样做音乐,最不幸的是像一个音乐家那样生活。伊迪斯·皮亚芙也未能幸免。在困窘的家庭中出生,在流离中长大,似乎就为她的一生定下了调子,再怎么唱,也逾越不了这个起头的调子。她的人生,一边赢,一边输;一边得意,一边失意;一边是不断的拯救,一边是从未停止的毁灭。把卖唱的她从大街上和小酒馆里救出的刘易斯·勒波内,在和她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日子后,被人谋杀在家中,甚至一度牵连到她,让她成为全巴黎嘲笑的对象;经她全力提携成为巨星的伊夫·蒙当,后来与她分开,只留下《玫瑰人生》成为这段爱情的见证,而那也是1945年之前,少数几首由她自己填词的歌之一,“他是我的,我是他的,一生伴侣”,这样的歌词,最终只成了对爱情的见证和纪念;她去纽约表演,与著名拳击手马歇尔·谢丹相恋,并为他写下了另一首著名的歌曲《爱之颂歌》,却没想到,两年后,谢丹就因空难去世;1951年,她与美国歌手伊迪·康斯坦丁交往不过7个月,就接连遇到两次车祸,其中一次差点令她送命;1952年,她与歌手贾克·皮欧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姻却没持续多久;1958年,她与歌手、演员兼词曲创作人乔治·穆斯塔基相恋,刚为他写了一首Milord,神秘的意外又来了,他们两个同时遭遇车祸重创。

她仿佛是独独献给缪斯的祭品,旁人休想染指,不论是谁,只要稍稍分散了她对歌唱的热情,就会遭遇横祸。

这种际遇,令她怀疑人生,相信宿命,并努力探求生命深处的神秘力量。但她从未放弃爱,更没放弃过歌唱。电影《玫瑰人生》中,她说:“不唱,我没法活下去。”

1952年,她第五次赴美演出时,医生已经告诉她,她的肝细胞不正常。接下来的两年,她暂时闭门休养。然而,当1955年,她接到在奥林匹亚剧场演出的邀请后,又一次精神焕发地站在了舞台上,并由此开始了巡演。

只有舞台能救她了,只有舞台能真正让她活得像个人样。许多次,她在台下佝偻着背,喘息着,或因为体力不支被送去急诊,但只要走上舞台,她却依旧光彩照人。1960年那首《不,我绝不后悔》几乎就是她的心声:“不,绝不,永不。好的,我欣然接受;坏的,我坦然面对。”

她也的确一直爱到了最后。1961年,她结识了希腊歌手Theophanis Lamboukas,并在第二年嫁给了他。1963年10月11日凌晨,在戛纳附近的海边,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场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得的是肝硬化,早就可以预知结果如何,而他并没有放弃与她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她的葬礼于10月14日在巴黎举行,数万名歌迷步行跟随至拉雪兹公墓。

正如她一首歌的歌名所说,“到处都是你”。她去世四十多年后,依然到处都是她,到处都是她的歌,仅《玫瑰人生》就有六十多个版本。有人说:“唯一能取代巴黎的词就是Piaf。”

2003年10月11日,为了纪念她逝世40周年,巴黎市政府决定铸造一尊塑像,放在距离她出生医院不远处的伊迪斯·皮亚芙广场上。

2007年2月8日,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开幕,开幕影片就是由法国、英国和捷克合拍的《玫瑰人生》。在银幕上,她微笑着走上舞台,身后是庞大的乐队。灯光暗下来,只留一束光打在她身上,台下一片寂静,听她唱着《不,我绝不后悔》:“不,绝不,永不。好的,我欣然接受;坏的,我坦然面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