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给风雨中的人开启一道门

生活,别来无恙 作者:《读者·原创版》杂志社


文_魏得胜

罗马城刚出现在历史上的时候,其居民不过数千。城市虽小,但有坚固的城墙,里面的人御敌是足够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的那些拉丁部落,他们没有任何屏障可以御敌。因此,拉丁部落经常受到外敌急风暴雨般的攻击,人们只好四散逃命,其中大部分人逃到了罗马城下。城里的人看到眼前那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凄惨景象,便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打开城门,让拉丁难民到坚固的城里来避难,一颗颗落魄的心就这样被安顿下来。待敌人退去,拉丁人回到他们破碎的家园,常常感念罗马人的仁慈与宽厚,并逐渐意识到,和强大的罗马人交好是多么的重要。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故事。假如把上面的故事放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罗马人就是拉丁人的大恩人,拉丁人就要无条件地臣服于罗马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词叫“藩属”,就是用来表达这种关系的。我们来看看罗马人是怎么做的。他们为风雨中的拉丁人开启了一道求生之门,却并没有以此为筹码,让对方无条件地臣服,而是与拉丁部落协商,签署了一个攻守同盟协议,规定如一方遭受敌人攻击,另一方有义务救助。这种攻守同盟协议,清楚地表达了协议双方的平等关系。

公元前4世纪,野蛮的高卢人占领了罗马。这时,攻守同盟协议发挥了作用,拉丁部落的军队在罗马城外包围了高卢人,并切断了敌方的粮食给养。在这种情况下,高卢人坚持了7个月后,被迫撤军。还是同样的事,假如是在东方,无条件臣服的一方,一看宗主国陷落了,不要说去救助,不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不错了。

签署了攻守同盟协议的罗马人和拉丁人就不一样了,同盟之间是平等的,利益与风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依靠这种相对牢固的同盟关系,罗马人才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城墙以外的乡村地区,进而在此后的150年间,罗马这个小小的城市共和国,一举成为地中海周围几乎所有土地的主人。而这辉煌,就是从罗马人给风雨中的拉丁人开启避难之门开始的。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风雨中的人开启一道方便之门的时候,别人也在用一双看不见的手,为你打开另一道方便之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