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迎接新能源的革命(3)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刘锋


正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长期所宣称的那样,需要看到并坦承的是,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美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有着大量的原创性成果和专利技术。无论是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技术方面,还是在生物燃料、氢燃料等石油替代燃料的研制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新能源基础研究领域专家云集,应用研究领域同样是人才济济。如果研究开发计划与产业扶持措施都比较到位的话,美国在新能源产业的诸多方面都有望取得决定性的领先地位,从而带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群的大范围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可以预见,围绕新能源所集成的产业群将有望成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繁荣的支撑点。新能源的开发有望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的新经济支柱。

汽车的明天比石油好

汽车是石油的消耗大户,尤其像美国的悍马等一些汽车品牌,更被形容为轮子上挂着油桶的“油老虎”。目前,全球汽车的饱有量已接近10亿俩,每年有40%以上的石油消费被庞大的汽车部落所占据。谈到石油替代,自然先要涉及到汽车,石油的兴盛就是从汽车开始的。石油盛于汽车,也很有可能衰于汽车,这或许是其逃避不掉的宿命。

2009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几乎均到了崩溃的边缘,破产重组或者是它们无奈的结局。以福特公司为例,作为美国早期工业的象征之一,福特车加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成为了美国大工业崛起的先声,承载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光荣与梦想。福特公司的缔造者亨利·福特,这位毕生致力于将汽车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的产业巨人,不但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但是他或许不会想到,福特汽车在百年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这次危机远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将福特带入了几近破产的境地。人们一般把福特公司的危机归因于美国经济不景气,油价高企对汽车业的冲击等缘由。但这看起来并非是本质原因,如果说福特最初的起步与腾飞契合了新能源发展的脚步,但是到了后期,拒绝变革似乎成了它最大的失败之处。

1930年前后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福特汽车之所以能安度危机,那是因为福特代表着汽车前进的方向,暂时的困境并不能阻挡其发展的脚步,低潮期过后总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新浪潮,福特汽车在二战后的跨越式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但后来,福特更像是一个躺在功劳簿上的固步自封者。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敲响了汽车工业变革的钟声,以福特为代表的美国汽车业对此并不敏感。而日本汽车却趁着变革的机会迎头赶上,美国汽车遥遥领先的局面随后被打破。此后十几年,美日之间频频打响的汽车贸易战就证明了日本汽车后来者居上的勇气与实力。上世纪90年代,当丰田汽车率先行动,向全球消费者力推以油电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时,美国汽车公司的动静并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处于观望状态。结果美系汽车被日系汽车进一步赶超,错过了一次重要的变革机遇。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汽车工业今日的惨淡局面与之前的保守主义不无关系。事实上,福特公司并非不清楚开发新能源车型的重要意义,但关键时刻保守的运营策略往往占了上风,加之根深蒂固的惰性使然,使得福特公司的新能源车型通常停留在研发与计划层面,与真正的商业推广与营销总是存在差距,往往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与丰田公司积极变革、雷厉风行的运营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福特汽车的困境正是目前美国汽车工业现状的缩影。从新陈代谢的意义上说,福特的倒闭未尝不是好事,它让企业间优胜劣汰,给予汽车工业一次重焕新生的机会。美国不少经济学家及国会议员反对救助福特等汽车公司,原因就在于此。他们认为福特汽车就是拒绝变革的典型,它的破产是咎由自取。人们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今天,继续“喝油”的汽车销量下滑实属必然,销量的大幅下滑已使美欧汽车业陷入困境,迫使它们寻找新的出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