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诚信无价(1)

和谐万岁 作者:李永田


“诚信”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谁守住了诚信,谁就赢得了人心;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拥有了未来;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守住了诚信,谁就通向了成功。

诚信是历代人们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一种个人修养,一种道德行为。狭义的“诚信”,多为商家和经济活动所用,解释为真诚无妄、言而有信,童叟无欺;广义的诚信,已从经济生活走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诚”者,忠诚;“信”者,信任。它是天地人伦亘古不变的内在规律,所谓“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诚信已成为跨越国度、超越信仰、高于一切、支配一切的大道理。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诚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能够夺取胜利的根本原因,诚信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道德根基,诚信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资格认证书,诚信也是广大人民千呼万唤、心仪向往的一种社会风尚。

一个人,假若缺乏诚信,就难以在社会上自立;一个企业,假若丧失了诚信,就难以在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一个国家和民族,假若没有了诚信,一定难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政治家、企业家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接点上十分明白一个真理:谁守住了“诚信”,谁就获得了人心;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拥有了未来;谁守住了“诚信”,谁就赢得了财富;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抓住了成功。

“诚信”实在是一座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确确实实就在我们身边的价值连城的宝藏。

好友张旭婧从关公故里给我寄来了一个邮包。层层打开,原来是两幅碑帖的拓片——《汉夫子风雨竹》,第一幅是“风竹”,在寒风的劲吹之下竹叶向左下方倾斜;另一幅是“雨竹”,雨打竹叶一律朝下摆动。

中国的文人无不喜爱梅、兰、竹、菊的高洁,将之称为“四君子”,也把松、竹、梅赞为“岁寒三友”,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人,在它们的身上寄予人的品格和情操。于是,有了郑板桥脍炙人口的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是有了南宋郑思肖国破之后只画无根兰花的佳话;于是有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佳话;于是有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伟人毛泽东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可能是自己孤陋寡闻,这幅《汉夫子风雨竹》图,我可是第一次看到。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忽然从竹叶之中看出了字来,原来一团团的竹叶,组成了一个个汉字:风竹是“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的十个字,而雨竹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的十个字。

我爱不释手地欣赏着这画、这字,渐渐地从字画之中看到“汉夫子”,遥远年代里的那位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不卸战袍,夜观《春秋》,蚕眉、凤眼、赤面、美髯的三国战将关公关云长。

我无比崇敬地打探着这幅字画背后的故事,得到的只是一个传说。“传说”已足够了,因为我们心目中的三国故事、三国人物也很少来自正史陈寿的《三国志》,大都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演义”与“传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