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农影中心优势独具:历史悠久定位专业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经验丰富队伍过硬

如果说,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见证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那一点也不过分。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1987年农影中心就制作了《农业教育与科技》节目并在CCTV—2播出。特别是从1996年元月1日CCTV—7农业节目正式播出至今,农影中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涉农历史资料,这个优势绝无仅有。

“只要我们提供的科技信息与实用技术农民感兴趣、看得懂、学得会、有效益,就是我们最大的效益。”《科技苑》制片人张颖颖的话,道出了农业节目不同于一般节目的公益使命。

农业节目属于农业专业化频道,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是社会消费水平最低的一个群体,它决定了农业节目作为专业化节目的社会公益性质。目前不少专业电视节目以“娱乐化”求更高的收视率,而CCTV—7农业节目作为国家级的农业电视节目群,面对低俗化、都市化的潮流,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满足“三农”宣传报道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坚持无论在节目设置还是节目内容方面,始终把农业科技、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宣传和服务作为宣传的主旋律。

“每次坐到设备前的时候,你真的会感到无数期盼、欲求与热情凝聚成巨大压迫感——那就是激励我们始终不会倦怠的动力。”这是农影中心一位普通编导的心声。

经过多年的一线采访,许多农业节目制作人员,对“三农”问题有着较其他媒体从业人员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农民感情深厚,有的与许多农民兄弟成为了朋友。这支能吃苦打硬仗、热爱“三农”事业的优秀团队,成为做好节目的人力资源基础。

同时,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技术设备改造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前期摄、录与后期制作设备已经实现数字化。这些宣传工作上的硬件,保证了“三农”宣传工作顺畅有力地进行。

做好节目的基石:成功的合作模式独有的人脉资源

十年磨一剑。作为CCTV—7农业节目的承办单位,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积极与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各种机构进行交流互动,建立了成功的合作模式,积累起丰富的人脉资源优势。

近10年的实践证明,农业部和中央电视台的合办,使农影中心在制作农业节目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这种合作方式是成功的,既发挥了中央电视台这一专业电视机构的指导和管理优势,又充分发挥了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依托农业行政和科研系统的优势。

专业电视机构的介入使农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生动活泼,以其贴近性深为广大农民朋友所喜闻乐见,而农业部的背景又增强了节目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确保农业节目为切实服务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密切配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满足服务对象了解掌握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经济信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特殊收视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科研推广机构也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建立了由CCTV—7农业节目地方工作站、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协会会员单位、部分地方电视台等参加的协作网,及时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开发与整合农业系统现有信息采集渠道,建立各有关部门涉农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通道,通过农业节目的传播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切实需要。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人脉资源优势,也为专业电视节目增值服务时代开发多元盈利模式提供了可能。

有专业队伍、有播出平台、有独特优势、有合作模式——但这些电视节目,农民满意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