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农业旗帜到新农村典型(3)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刮目看大寨

去采访大寨,已经是第二次,上次去采访是2004年的“两会”前夕。就是在这两年中,大寨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寨门两侧的农家乐饭店、旅馆更多了,而且上了档次;村庄更加整齐干净,一些村民也已经入住了刚刚盖起的小洋楼;村民的谈吐更加文明,举止更加大方……

所有这一切的变化,有些是记者想到的,有些是记者没有想到的。之所以说想到,是因为记者相信在勤劳、聪明的大寨人的努力下,大寨会发展,会变化。之所以说没有想到,是没有想到仅仅在两年的时间内大寨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大寨的迅速发展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是大寨人能够正确认清形势。“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是大寨学全国。”1991年年底,当郭凤莲重新回到大寨做党支部书记的时候,这样一句话就成了她给村民的第一件“礼物”,而大寨村民呢?很快就从众多荣誉中摆脱出来,走上了“学全国”的道路,他们先后走到河南刘庄、天津大邱庄和江苏华西村等发展较快的地方取经。正是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他们才开始改变“以粮为纲”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工农商一体的道路。

第二是大寨人没有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发展明显落后的时候,大寨人没有“等、靠、要”,而是先主动地走出去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适合自己村庄发展的道路。

正是保持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寨人才会有一股干劲;正是正确认识了自己,大寨人才在前进的方向上找到风向标。可以说,大寨今天的发展,不仅给自己村找到了出路,也给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大寨,昨天的旗帜,今天的榜样!

人物档案

郭凤莲1947年出生在离大寨不远的武家坪。3岁时,由于父母去世被家住大寨的姥姥收养。

14岁高小毕业后,郭凤莲到大寨幼儿园当了一年多的“孩子王”。就在这期间,大寨人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郭凤莲和全村22名女青年组成一支突击队,义无反顾地奔忙在抢险第一线,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铁姑娘”队的雏形。

在大寨最辉煌的时候,郭凤莲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曾到昔阳县其他部门工作。

1991年11月15日,郭凤莲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之职。提出: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需要的是大寨学全国。

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郭凤莲担任总经理。2003年,郭凤莲当选全国人大常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