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工程(3)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丹江口大坝加高是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加高改造。主要包括河床混凝土坝培厚加高,左岸土石坝培厚加高及延长,新建右岸土石坝等。坝顶高程将由162米加高至176.6米,坝顶长由2494米增加到3442米;加高后,正常蓄水时,水库库容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两个半北京密云水库。

二 不同的声音(略)

三 新移民

水库移民是决定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建设及高效运行的关键,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多项领域,是一项跨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移民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移民问题处理得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到中线工程的进展。

丹江口水库建设一期工程的移民给人们留下惨痛的记忆,随着二期工程的开展,移民工作再次呈现在决策者面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工程完工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将由157米提升至170米,移民高程将由159米提高到172米,水库淹没面积由745平方公里扩大到1052.7平方公里,水库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据长江委2003年淹没实物调查指标,大坝加高后,将新增淹没和影响面积302.5平方公里,新增淹没耕园地25.6万亩,淹没房屋621.2万平方米,河南、湖北两省需要移民搬迁32.8万人,这是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水库移民。

中线工程千难万难,其实最难的问题就是移民。移民安置牵涉到几十万百姓的生产生活,牵涉到社会的安定,牵涉到党和政府的威信,这等大事,不容人不想,更何况,一期移民都还在,他们有的这一次又要搬迁,过去的阴影挥之难去啊。这一次移民多达32.8万,这32.8万人将被迁往50多个外地区县和农场。

与一期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移民费用有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总报告”)完成时,估算移民投资约450亿元。2006年9月1日,国家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根据条例,耕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并可进一步提高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第一个采用16倍标准的大型水利工程。该条例还将水库周边淹没线以上属于移民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房屋等也纳入补偿范围,而此前这些都是不予补偿的。此外,由于社会生活水平总体的提高,为保证移民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移民补偿的物价指数也需调整。如此算下来,移民费用很可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移民经费的增长,具体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思想。2002年5月8日至11日温家宝视察中线工程时强调:

要切实解决南水北调工程的突出问题:一是生态问题,二是移民问题,三是节水问题。要把能否妥善安置好移民工作作为工程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移民工作要坚持“安置好,稳定住,能致富”三项原则,核心是能致富。

从当年的周总理到今天的温总理,共和国的两任总理都强调“要妥善安置好移民”,但周总理的“妥善安置”由于时代原因未能得以实现,今天接过总理接力棒的温总理决心要推行了。

这是一份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的鄂政办发〔2008〕78号文件,这份文件没有空喊的高调,对移民试点工作安排具体,各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处处考虑到移民的生活实际,“以人为本”、“妥善安置”的指导思想被具体物化了。对比一期工程时那些移民安置的文件,使人不禁有隔世之感。摘录于下,供读者比对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