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编:古本和通行本的故事(1)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 作者:刘心武


听过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演讲、看过两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人士,会注意到我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再提到“古本《红楼梦》”,以提醒观众和读者,我的研究,使用的是“古本”而不是“通行本”。演讲播出、书发行以后,不断有观众、读者通过各种方式,直接、间接地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什么是古本《红楼梦》?为什么应该读古本《红楼梦》?

——什么是“通行本”《红楼梦》?为什么说“通行本”有问题?

——既然应该读古本《红楼梦》,那么,你能推荐我们一种好的版本吗?

这几个问题问得好。我这本书,就是为回答这三个问题写的。我不是教授,不是专家,只是一个《红楼梦》爱好者,但多年来反复阅读《红楼梦》,也参阅了不少与《红楼梦》有关的书,倒也积累出了一些心得。现在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与广大的普通读者分享,对我来说,是一件愉快的事;对读到这本书的人士来说,至少是多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意见吧。

什么是古本《红楼梦》?为什么应该读古本《红楼梦》?

《红楼梦》究竟是谁写的?经过红学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大多数人形成了共识:是曹雪芹写的。那么,曹雪芹留下他的亲笔手稿了吗?很遗憾,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找到他遗留下的亲笔手稿。曹雪芹去世前,他的书稿没有公开出版过。大家知道,在曹雪芹活着的时候,正式出版的书籍很多,有石印的,有活字摆印的(那时候一般不说“排印”而说“摆印”,因为书坊工人需要照原稿选出字模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摆放),但曹雪芹的书稿却并没有以那样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而只是以手抄的形式,从一本变成两本或更多本,在小范围内流传。这些手抄本,笔迹当然就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最初,可能是跟他关系最密切的亲友来抄写,后来,辗转传抄,就更闹不清抄书的人是谁了。早期抄书的人,应该是出于对书稿的喜爱。从别人那里借到一部,读完觉得真好,就想,还书以前,自己为什么不留下一部来呢?于是耐心抄一遍。但到曹雪芹去世以后,这书的传播,就像一滴墨水落到宣纸上,逐渐浸润开来,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大。这时候就开始有出于商业目的而传抄的人士了,他们可能采取了这样的办法:一个人拿着一个底本(比他们抄得早的一个流传本)念,其余几个人边听边写,这样传抄,生产量就变大了。抄那么多部干什么?拿到庙会上去卖。据说挺值钱的,一部书能卖出好几十两银子呢!到了曹雪芹已经去世差不多二十八年左右的时候,才出现了一种活字印刷的版本,印书的老板叫程伟元。这人在中国的出版史上应该大书一笔,正因为他把所得到的《红楼梦》手抄本变成了活字摆印本,才使得曹雪芹的这部书能够更广泛地流传。印刷本产量大,而成本大大降低,卖起来便宜,买去看的人当然就更多了。

所谓古本《红楼梦》,古不古,分界线就是程伟元活字摆印本的出现,那以前以手抄形式出现的,都可以算是古本《红楼梦》。程伟元通过活字摆印,大量印刷、廉价发行的《红楼梦》,就是“通行本”的发端。当然,因为那也已经是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版本了,并且处在一个分界点上,所以,讨论《红楼梦》版本问题时,有时也把程伟元的印本,特别是他第一次印刷的那个版本(红学界称做“程甲本”),也算到“古本”的范畴,而那以后,特别是道光、咸丰年间开始盛行的《金玉缘》本,就都不能算古本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