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Google的成功之道(1)

与未来同行 作者:李开复


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领“网络生存”的新型创新

引言

在高科技企业中,人人都在谈创新,人人都希望利用创新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但是,真正能把创新和产品研发有机结合起来并从中获利的企业并不太多,真正有效率的、能够深刻改变技术发展趋势乃至改变人们的生活的创新也屈指可数。创新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挑战,也非常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事情。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语音识别技术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如何将该技术转变成可以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而是像很多科研机构里的研究者一样,认为如果能发现新的方法或新的技术,并围绕这些方法和技术多发表一些论文,就一定会有许多公司重视它们并将它们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之中。虽然我所做的研究代表了当时语音识别领域的最高水平,我的论文也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但我在那时却没有看到自己的技术转变为实际的产品。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的论文学术性较强,一般的技术人员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做研究时,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技术会在哪些特定的领域得到应用,没有考虑这些技术在具体应用领域的适用性和优化方法。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那些脱离产业实践的,纯学术性的创新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到了苹果公司以后,公司对我的语音识别技术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了一个技术部门负责开发语音识别产品。当时,市场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都非常急迫地想把语音识别产品推向市场,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项技术从诞生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必要的发展和稳定阶段。因为缺乏足够的研发积累,过早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功。

后来,我在微软公司工作时发现,微软为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创建了不同的管理体系,研究人员在微软研究院从事面向未来的创新工作,开发人员在产品部门开发面向市场的软件产品。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向产品部门转移。这种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并行管理的做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研发脱节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激励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但因为研究院和产品部门的目标不同,衡量业绩的方法不一致,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实际的研发和产品转换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摩擦、拖延等影响效率的事情。

苹果和微软公司的研发管理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二者的效率也许不是最优的,但它们都是在各自公司的长期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来的,是最适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研发体系。例如,微软的研发并行的体系就是我所见过的从事软件研发的最好的管理方式之一。

但是,在新兴的、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产业中,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率的,更加贴近网络用户需求的研发管理体系。Google公司在互联网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与其独特的研发机制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每天都在变化,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将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可以与全世界的人自由沟通的平台,这也为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们可以依靠大家的力量,在研发过程中鼓励集体参与,在产品发布后通过网络迅速收集和响应用户的反馈信息。Google公司很好地兼顾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创建了一种开放、平等、自由、高效、研发一体、用户参与、快速响应的研发管理体系。

本文细致、深入地探讨了Google公司面向网络时代的创新和研发机制,以及Google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才战略。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要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模仿Google的体系——任何制度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最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