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拥有自信(10)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人们还常有一种误解:独立和自立就是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导,不需要依赖别人。实际上,这也是种一元化的观点。

自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强调自主,不成为他人的附属物。独立也不意味着排他性或者封闭性,不去学习和借鉴成功者,只是强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成功者因为成功,往往拥有一定的资源,包括人际关系、行业信息、商业机遇等等。只有进入他们圈子的人,才有可能接触那些信息和资源,从而得到改变自己的机会。要想成功,我们当然需要与别人合作,需要学习和尊敬优秀者,需要认识一些“贵人”。但这不是为了成为优秀者后面的“跟屁虫”,而是将其当作“参照物”,再造自信,帮助自己变得更强。

优秀者云集让张亚勤再造自信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加入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我是推荐人。张亚勤曾多次提到求学科大是他少年时代最重要的时光之一,因为科大帮他“再造了自信”。

张亚勤是山西太原人,12岁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科大。当时,张亚勤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报到的第一天,他一打听,发现对床同学的分数比他们山西省状元还要高出30分,后来又来一个江西省状元,又高出他们山西省状元40多分。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张亚勤迅速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同时精英汇聚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再造自信”。这种自信不同往常:以前是一个小地方的自信,现在这种自信,基点已经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到科大后,我记得第一学期数学考试我考了61分,比较差。语文71分,其他都是六七十分,只有物理考了80,这在以前的学校是很好,但在科大就是很差。所以我首先感觉到差距和压力。到了最后几年,我的成绩最好,研究生考试成绩是学校第一名。这给我的总结是,尽管基础可能比较差,在这么多聪明人中间,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得很好,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种新的自信。”

读书,选择好的学校和专业;就业的时候,选择好的公司,好的领导;创业的时候,选择最适合发展的行业。当优秀者失去“参照物”作用的时候,就是你已经完成“再造自信”、实现人生突围的阶段。

人生于世,不可避免总要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但是拥有独立的自信,则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舆论评价的好坏,都始终能对自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而不让自己的命运由别人来主宰。

4.克服消极浮躁的心态

丹麦有句格言说:“即使好运临门,傻瓜也要懂得把它请进门。”

如果我们经常存有消极的心态,或者不良的情绪,不用说,信心跟成功就不会走进家门。

在我们的人格当中,构成心态和情绪不良的因素很多,有自身的问题,有外在的原因,感情、家庭、性格、环境、学习、就业等等,甚至连身上的服装、一时的天气,都能让人心情不佳和情绪不良。因此,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我调整的能力,甚至能够以强制的方式克制自己,让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保持信心。

以平和的心态上课和考试

前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曾回忆道,1973年,他被派到广西南宁第四中学当数学老师。没有比“赶鸭子上架”更叫人沮丧了。他高中都没有毕业,但他必须去给一群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学生上课。后来,有人这样他:你在讲台上如何能够自信?

汤敏的回答是:克制情绪,保持乐观,然后自学,他经常就是“上周自己刚自学完,这周就要给学生上课”。

1977年10月恢复高考,广西考区对考生的年龄限制是25岁,汤敏已经24岁了。他很想参加高考,可有三个原因在向他说“NO”:第一,没有把握,除了数学自学过外,其他课程如英语、物理、化学都没学过;第二,朋友家人不支持,因为他已经有份稳定的教师工作,普通师范大学毕业也不过充当一个中学老师;第三,面子问题,和学生一起考试,“压力很大,如果考不过学生或者考砸了,肯定很丢脸”。

人要做成什么事,就不能有那么多的疑虑,人生难免有些尴尬,关键在于保持心态的良好和积极,汤敏便这样认为。最后,他参加了考试,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