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富有胆略(1)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开放式人生的重要素质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多,失去勇气的人则失去一切。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先吃螃蟹”让NetScreen“9·11”后成功上市

邓锋是一位典型的开放型成功者,我们曾多次交流。1997年,他与伙伴一起创立了NetScreen公司。随着NetScreen逐渐成熟,上市成为了必然目标。然而,就在2001年准备公司上市时,著名的“9·11”事件发生了。全美上下顿时哀鸿遍野,所有人似乎都无心工作了,关注的焦点都离不开“反恐”两个字,美国三大股市也经历了自一战以来最长的四天停市。

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都在电视讲话中分别表示,美国的金融机构依然强健。但美国三大股市重新交易的第一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就达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缩水16%,标准普尔500指数也下跌了。股市何时才能走出低迷?没有人知道。所有高科技公司都推迟了自己的上市时间表。

邓锋和他的伙伴也犹豫过,但他们又觉察到这个风险中其实隐藏着很大的机会——华尔街的所有基金管理人此时都没有高科技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如果NetScreen这时能够冒险上市,他们就只能选择这一家公司投资。最终,邓锋决定冒险做那个“先吃螃蟹”的人。

2001年12月11日,NetScreen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事件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当日,NetScreen市值高达24亿美元,“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也激发了许多新企业上市的信心,邓锋因此被评为美国加州2002年度企业家。

成功人生,需要一颗冒险的心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对于害怕危险的人,这个世界总是危险的。”

恺撒则说:“懦夫在未死之前,已经身历多次死亡的恐怖和痛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表现的舞台,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也都有着懒惰的天性,总希望面对同样的状况,能用同一种方式来处理,然后习惯成自然,通过重复的量的积累,实现自我超越,就算有冒险与创新的想法,也因为怕麻烦和风险而不愿实施。

而且关键在于大多数时候我们依靠量的积累,通常也只能带来量的变化,而非质的超越,更别去谈人生大转型和大开放。所以,成功者从来都是少数。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无理想或者有理想的琐碎日子,为生计而奔波,为有饭吃之后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住房、教育、医药新“三座大山”而日日苦恼,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最终消磨了一生。

被誉为“20世纪世界奇人”的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就信奉这样的座右铭:“人生要是不能大胆地冒险,便一无所获。”

英国小说家W·M·萨克雷则认为:“只要你勇敢,世界就会让步。如果有时它战胜你,你就要不断地勇敢再勇敢,世界总会向你屈服。”

只有充满胆略的冒险,才能为我们带来通常难以企及的成功。

人生怎能没有冒险?

当担任加拿大的外交官任期届满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少年时代,我曾经把当外交官看作理想,如今理想已经实现,我是不是该为新的目标去进行一次冒险——下海创业。

当时,我小女儿还不到两岁,第二个孩子快要出生,正是需要安定的阶段。许多朋友都劝我稳当一点,认为基础已经够好,选择余地非常大,随便可以找一个年薪几十万美金加补贴的工作,何必要吃这个苦?如果不成功,反而会留下一段失败的履历。

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以保守的方式来获取稳定,并回避挑战。可这是个创业的时代,每天有大量的公司倒闭,也有大量公司成功,人人都乐此不疲地一次创业、二次创业……我问我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冒险?我为什么不能有新的人生突破?正是这种冒险意识,使我义无反顾地在34岁那年走上创业之路,并最终成为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投资》杂志评选的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之一。

在我的这次对开放型成功人士的采访研究当中,有无数这样的案例,尤其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许多人正是在冒险精神的驱动之下,放弃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漂洋过海去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然后在国外工作稳定、事业有成之时,出于内心深处的“根”以及中国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又毅然放弃一切,决心成为一名海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