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富有胆略(3)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唐越本身也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他最漂亮的一次冒险是在2000年3月,赶在互联网寒流之前将e龙作价6800万美元卖给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成为了当时互联网热潮中少有的出售创业公司的企业家。随后,互联网寒流,包括在内的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受伤严重,于是,在行情见底的2001年5月,唐越又进行了一次冒险——花300万美金将e龙又从手里买了回来。三年之后,2004年7月,唐越再次卖公司控股权时,只用了e龙公司30%的股权就换回了美国网上旅游服务公司Expedia的6000万美元。短短四年之间,唐越高抛低购,因为敢于冒险和胆略过人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不久前,唐越目前所在的蓝山资本还获得一次性融资10多亿美元,准备在中国投资更多的项目。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选择冒险,正是因为结局和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机会。否则,明知道是地雷还要去踩,那就不是冒险,而是自杀。阿尔卡特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刘江南就说:“不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冒险都看成是壮举,其实这背后都隐藏着许多精巧的计算,只是不为外人所知而已。”

拥有胆略才能赢得冒险

我们常常看到:冒险带来奇迹。20世纪60年代,IBM希望研发360系列大型机以彻底改变电脑行业的结构,投入资源比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费用还要高,一失败IBM肯定就会死亡。但是,IBM孤注一掷也成就了对计算机主机市场几十年的垄断。后来联想并购IBM的个人PC业务,也被称为一场赌博,但这场赌博却迅速促进了联想的国际化进程。

我们也常常看到:冒险制造奇迹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必然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就算有再好的运气,奇迹也不可能转化为长久的成功。IBM愿意全力研发,是因为计算机技术革命是未来趋势;联想愿意冒险并购,是因为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联想的江湖地位,如果不想裹足不前,就必须走上国际化道路。

很显然,一个真正的冒险家肯定不是一个莽夫,就算是孤注一掷,也绝不是在逞匹夫之勇。

我们进行人生冒险,真正能够依靠的只能是过人的胆略,而非仅仅胆量。

“胆略”在英文中的解释是:courage and resourcefulness。用中国话说,就是要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包含了一个人的眼光、知识、经验、技巧、智慧等因素。有略无胆,是懦弱,是会说不会做,是“秀才造反,三年无成”;有胆无略,则只会胆大妄为,“头重脚轻根底浅”。

前爱立信公司中国首席市场官、摩克迪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醒生则是这样阐述冒险:“能因为怕不成功就不去抓机会吗?一定要争取抓住机会!”他认为冒险能否成功:“要看你怎么对待风险了,第一看你有没有抗风险能力,第二看你认定不认定你看到的机会。”就这样,张醒生从跨国公司爱立信出来,去到亚信做CEO,后来又自己下海创业,不断创新自己的人生。

有胆有略地冒险,也是开放式人生的必然要求。如果只要一股勇气,只需要注重内心的心理状态,我们也用不着去谈人生开放;如果我们要把胆量提升为胆略和胆识,则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人生。

机会与风险成正比

1991年,即将获得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位时,张黎刚退学了。199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一所不入流大学的食堂里,有两个跟盘子打交道的中国男生,一个洗碗,一个收碗,这就是e龙的两个创始人唐越和张黎刚。张黎刚疯狂地做着哈佛梦,但是,1998年即将获得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时,张黎刚疯狂了,他退学跟着张朝阳回了国。

1999年,即将升任搜狐第一副总裁时,张黎刚忽然又递交了辞呈。因为“我不是给人打工的人”,他说,“我不做英雄的陪衬,我要拥有自己的公司。”

2003年,当6000万资金即将注入e龙时,张黎刚离开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使e龙所有创始人都变成了“股份低于10%的打工仔”。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原因。张黎刚选择了健康管理业重新创业,现在已是爱康国宾集团的董事长兼CEO。

经常有人问我们商会2005委员会的这位理事,为什么每次都在临近每一人生阶段的高潮时选择离去?你不感到遗憾吗?张黎刚“没有遗憾”,他认为冒险进行新征途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且更重要的是“机会与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放弃是一个男人的勇气,但这不是匹夫之勇;冒险,并不是莽撞……能够凌驾于命运之上,去控制自己的方向,才是真正的男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