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富有胆略(11)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王波明的生存危机

又如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者之一、财讯集团的董事长王波明曾在北京农药二厂一个烧碱车间当过工人,因为遭遇“文化大革命”,连初中都没有读过。

当时农药厂到处都是刺鼻难闻的毒气。有一次,车间管道出口下面4个工人清淤泥时中毒。王波明冲过去救人,被一位戴着防毒面具的技术员拉住,让他回去戴防毒面具。结果等王波明回来,那4个人已经当场死亡,先下去救人的几个技术员也因为防毒面具饱和中毒死亡,拉王波明回去戴防毒面具的技术员变成了植物人。一瞬之间,王波明跟死神擦了下肩膀。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王波明骑着自行车上班的路上都在想:今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

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生存危机感给了王波明前所未有的决心——他必须改变现状。随后,王波明以超出常人的努力自学英语,然后由此进入北京食品研究所做翻译。1977年恢复高考,只有小学四年级水平的王波明报名参加高考并被录取,他后来还留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另外,我还在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具有冒险精神和开放意识的创业型领袖人物,就算创业的艰难已经时过境迁,此时身处顺境,心底依然有着很强烈的危机忧患意识,并且因为这种危机意识,能够更好地保持继续奋斗的激情。

微软的比尔·盖茨总是感到紧迫的危机感存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总是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巨人企业的史玉柱曾有过失败经历,并且跌得很惨。东山再起的史玉柱曾向外界透露:他现在每一天都提醒自己也许明天就会破产,甚至巨人企业的“股价每涨一点,压力就大一点”。结果,现在巨人的成功比过去更牢固。

李彦宏也经常强调:“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就有可能陷入很被动的地步。所以,我一直跟员工讲,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这个市场变化非常快,之所以大家看好这个市场,就是因为它的成长速度非常高,成长也是变化的一种,如果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被淘汰掉。”

先后创建过亚信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担任过网通总裁的田溯宁,也一直认为:“管理一个企业,你一定要天天想到危险。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清醒的头脑是最起码的,天天想危机,危机就在明天,危机可能几个小时内就会发生,才能尽量地避开危险。”

这些身经百战的创业家们都深知个人和企业缺少危机感的后果:员工如果没有危机感,就会回到得过且过、缺乏效率的大锅饭时代;企业如果没有一点危机感,就会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旦看不到乌龟的影子,便躺在以往的业绩上面睡大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这正是最大的危机。

任正非的危机管理哲学

1988年,任正非和6个伙伴揣着2万元,把华为安置在深圳南山区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进行了人生当中第一次冒险。他后来在自己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中回忆说:“(从部队)走入地方后,不适应商品经济,也无驾驭它的能力,一开始我在一个电子公司当经理,栽过跟斗,被人骗过。后来也是无处可以就业,才被迫创建华为。”

华为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代理商,在代理业务露出下滑迹象时,任正非毅然决定将赚取的钱投到该行业的自主研发上,冒险的结果是势不可挡。也许是因为过去每次都能在危机中爆发出惊人能量,在电信业最火暴的时刻,任正非写下了《华为的冬天》:“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我们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

任正非认为危机感能使人具备“狼性”:“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所以,他提倡危机管理哲学。这也让许多管理学家把他摆上显目的位置,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2005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时,就将他列名其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