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构建人脉(2)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圈子的出现也并不是社会开放所带来的结果。无论在哪个社会,无论从精神或物质哪个角度来考虑,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圈子。在人生漫长而艰辛的征途当中,任何人都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独自走向终点。人需要情感上的相互理解,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需要亲情、爱情、友情的支持。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与人结盟合作。

在最原始的社会,体魄决定生存,独自一人连生存都是问题。随后的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分工协作,进入到工业和信息社会后,人生选择变得更加自由,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人生道路,但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亲密,甚至只要想有所发展,就只能“越来越不自由”。因此,人们也必须组成各种圈子,进行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合作,互换资源。

圈子意味着情感上的信任

圈子意味熟悉,熟悉带来信任。周氏王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周松波说:“发现人才的渠道比较多,企业普遍的途径是通过在报纸、网上登广告,还有找猎头人士。但最好的方法是经过一些朋友,或者经过一些协会,找情况比较了解的人。”

华平创投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强也认为投资对象最好在自己的交际圈子中选择,因为你对他知根知底,能够信任:“这就像产品一样,一般来讲,最好的企业都是通过熟人的介绍,而不是靠广告去发现,因为广告往往掺杂很多水分。所以,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国内的朋友,比如律师、财务顾问、审计师、会计师以及企业界朋友的介绍来寻找投资对象。”

圈子,顾名思义,是一个互相流通交换资源的圆圈。因此也有人说,圈子就是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整合、匹配的一种魔方。2006年,我在研究300个回国创业成功海归人士特征中发现,近80%的回国创业成功的海归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至少加入一个协会、或商会、或校友会、或同乡会、或俱乐部或创业园区组织等各式各样的圈子,他们很多在这里找到了创业的团队、资金、技术、创意等诸多创业元素。

当然,个人只有进入某个圈子,成为那个圈子流通中的一个环节,才能够获取圈子提供的机会、信息、盟友、人脉,才拥有这个圈子给你带来的平台和品牌价值。

华源科技协会的圈子以及华源三剑客

1999年,陈宏同网迅公司的创始人朱敏、新浪网CEO茅道临、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等5人发起成立了华源科技协会,主要致力于促进中美商界的交流活动。

陈宏是第一任会长,他后来成立汉能公司,第一桩买卖就是帮这个圈子的成员华源的理事创建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尹志尧融资。

第二任会长是朱敏,在硅谷这个由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管理顾问、律师、会计师、大学教授与专家组成的大圈子中,没有谁能取代谁,正是各司其职的合作,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硅谷。“集体英雄主义”正是这种圈子合作精神的最佳代名词。所以,朱敏认为他在华源的使命就是“要让中国人创业从个人英雄主义走向集体英雄主义。”

第三任会长是邓锋,他认为他们这些在硅谷打拼的华人组建这个圈子,不仅要帮助圈子内成员互通有无、交换资源、互相帮助,还要能架起一座沟通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桥梁。于是,他上任第一年就牵头组织了“中美IT企业领袖CEO峰会”,正是在那次峰会上,马云和杨致远单独长谈,才促成了后来雅虎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后来联想在美国招聘人员也是通过该协会协助完成。

一般说来,圈子能够为我们提供这几种基本资源:信息和机会的资源、人脉和朋友的资源、平台和品牌的资源。

这三者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譬如人脉本身就是机会和信息。据说,盛大的董事长陈天桥之所以能与现在的CEO唐峻“喜结良缘”,就得益于圈子的力量:两人同时参加一个软件行业的聚会,碰巧坐在一起,双方一交谈,惺惺相惜,后来人脉就变成了机会,唐峻得以跳槽到了陈天桥旗下,或者说陈天桥得以挖走了唐峻。

开放式人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扩大圈子,进而扩大信息、人脉、朋友、平台等各种资源,最终使得你的事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