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15)

交易成本经济学 作者:(美)奥利佛·威廉姆森


频率的范围从 低 (在几乎不变化的环境中处于正的较低水平)到 非常高 。

图6 3组织形式对频率变化的反应

如果困扰的方差的增加会同等程度地提高与每种成功适应相联系的收益,那么提高困扰影响力的效应仍然可以通过对效力的影响来评估。因为在混合制模式中,外人会倾向于更大程度地背离契约精神,混合制的效力受到更大的方差的不利影响。除非可以把相似的不适用性归属于市场与层级制,否则混合制会由于更大的方差而受到不利影响。

讨论(Discussion)

上面的讨论关注于交易成熟商品和劳务的组织,并且每次引入一种参数变动。当引入创新和一系列参数同时变动时,情况就会更加复杂。

A 创新(Innovation)

由创新引起的一些问题是采取弱产权的形式。这与泄密问题均在上文中讨论过。创新面临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适时性,有时人们会采用非标准形式的组织例如平行的研发(Nelson,1961)和合资,因为这些组织便于适时进入。

如果一方希望情况变化迅速时成为 玩家 或者如果边干边学很重要,那么适时性就很关键。虽然交易成本经济学会涉及其中一些相关问题,例如隐性知识(Polanyi,1962)和模仿的局限(Williamson,1975:31~32,203~207),但为了解决实时回应时产生的全部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分析工具。期待这样的发展时,不应该不加批判地使用这里提到的分析工具。例如,合资有时被描述为混合制,如果合资是支持快速反应的临时组织形式,如果这就是合资的主要目的,那么当合约到期时,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合约统统被终止。成功的合约被终止是因为成功常常意味着不选择合并但有选择地、及时地联合各自力量的双方,已经学到了足以独自经营的东西。而不成功的合资的终止,是因为各方已经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应该把要延期的合资与这里分析的有均衡性质的混合制区分开来。

需要区分连续供应和临时供应,这并不意味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原则不能适用于二者。相反,虽然其具体情况不同,但我极力主张一般交易成本节约的框架是普遍适用的(Williamson,1985)。例如,Eccles(1981)描述的准企业组织可作为解释目前重复发生的特定契约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但细节确实重要。

B 同时发生的多参数变动(SimultaneousParameterShifts)

上面提到的比较静态分析把每一类组织形式看做是属性集合体,并且每次引入一种参数变化。设想,一系列参数变化同时发生,那么能把它们当做一系列独立变化来处理吗?如果这些变化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那正是我所提议的。如果一系列相联系的变化同时发生,独立处理这些变化就不合适了。如果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效应,就必须把这些变化作为一个集合来处理。

我广泛参考Aoki(1988,1990)近期的著作,并从另外的角度解读日本企业:(1)雇佣、外包合同和银行业这三个关键因素对日本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2)每个因素的效力取决于各自的制度支持;(3)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Williamson,1991a)。

对关键因素及其制度支持的研究与本文的精神相一致。因为雇佣、分包合同和银行业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美国企业不能指望通过改变一个行为惯例而不改变其他行为惯例来复制日本企业。这并不是说美国企业不能通过观察日本企业的分包合同实践来学习,但如果行为惯例之间的联系是很重要的,那么精确地复制个别行为惯例将不是最佳做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