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意做大离不开高级人才的支撑

潮汕商人胜过犹太商人 作者:嘉诚


潮商能够做大生意,与他们重视人才密不可分。商业竞争表现为产品的竞争、科技的较量,实质上是人才之争、智力之争。现代企业如果想基业长青,必须依靠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的人才。

作为海外华人白手起家的典型,陈弼臣在生意上的成功,也离不开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他善于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在用人方面,他恪守“用人勿疑、疑人勿用”的原则。他知道仅靠个人的力量,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办好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而必须依靠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以及一些掌握现代科学经营管理的人才。

做大生意,除了有物力、财力的支持以外,人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吸引好的管理人员,建设一个好的团队是非常关键的。潮商的经验是在用人上要做到下面三点:

(1)增强人才储备意识

如果能有意识地进行人才储备,而且让他们去熟悉公司事务,那么到重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熟悉公司事务的高级人才了。届时,他们当然会比一般的新人更加得心应手,而生意做大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当然这一策略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要付出相当多的人才储备费用。而且高级人才希望能得到一展抱负的机会,不喜欢只是被“储备”,所以想要留住他们,可能要付出高出行内的代价。对此,应该量力而为。

(2)提供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从内部培训高级人才

这个方法不但能将企业发展与员工的自身发展两大目标结合在一起,而且能让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晋升途径,从而形成一项有效的激励。同样,这一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首先,培训课程往往只能是短期的,而对于那些依靠长期积累才能具备的素质,这些课程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其次,为员工提供锻炼机会也是一个相当头痛的问题,如果设置得不好,就很容易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3)推行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亦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比如,有的企业规定,凡是负责产品研制开发的主创人员,前三年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报酬;还有的企业,实行的是“上不封顶,下不封底”的薪酬制度。但在应用的时候要清楚,激励性高不等于盲目的高薪。同时,这一策略的推行必须要以一个有效而且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来支持。

“信誉”撑起了家族事业  

在海内外潮汕人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才,陈弼臣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能够在残酷的海外世界里生存、发展下来,把家族事业做得足够大呢?灵活的头脑、广博的人脉、创新经营都不可缺少,但是最根本的一点,还是生意人的信誉。

香港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广东潮阳人,泰国巨富陈弼臣长子。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潮商家族代代相传的信条就是诚信和信誉。一个‘信’字,撑起了我的家族事业。”

陈有汉担任总裁的12年间,盘谷银行的事业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盘谷银行的发展速度、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陈有汉与其父陈弼臣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但又继承了父亲的优点。陈弼臣讲道义、重人情,靠诚实和信誉深入各行各业,与顾客保持着密切联系,使得业务不断得以发展。

回忆早年创业历程,陈有庆深有感触地说:“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很多银行贷款都是没有抵押的,那时靠的就是一个‘信’字。我们那个时代一个优秀的传统就是重情守信。我的父亲是这样做的,我也是这样做的。”

从祖辈的白手起家,到今天的“金融王国”,陈有庆总结说,自己家族企业不断发展的成功秘诀,就是一个“信”字。亚洲金融危机时,作为泰国当时最大商业银行的盘古银行也受到冲击,当时情况非常危险,但因为盘古银行信用好,所以得到了各界支持。

陈有庆说:“银行业是为公众服务的行业,银行的资金说穿了就是市民的钱,所以做银行最重要的就是以诚待客,这样才能够赢得发展的机会。现在国际化了,生意做大了,客人比原来多了很多,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可能对每个客户都了解,所以就一定要进行科学管理。但是,‘信’仍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潮商以“信”立家,以“信”成事,还可以从潮汕地区流传的俗语中得到验证:

①老铺少绌人(缺斤少两的生意做不长久);

②行情甲天下(价格可以让全天下的人公认合理);

③九本一利,官正生理(价格是官府公认合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