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说理只需说三分

张口闭嘴的学问 作者:忠实


有一位高僧写了一个处世良方,内容是教人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等等。有聪明人可能会问:奇怪,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说理三分”,其实是一种沟通技巧。你的话若有道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就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费口舌也无用,何必执着,不妨假以时日,让他慢慢去悟;至于蛮横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岂止是对“牛”呢,说不定是在对“虎”弹琴,弹得“老虎”上了火,“噢呜”一声吞了你的小命!

“说理三分”也是一种宽容。人总有缺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并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能是两败俱伤。

在写作课上,老师常教学生一大诀窍:“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其实做人也是一样,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只说三分,总是记得“得理也让人”。

不过,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一些人总是“话说三遍”,甚至更多。尽管事与愿违,但说话者却还在埋怨听话者的迟钝、没有悟性。这样的人,空有一副好心肠,处世上却是失败的,至少白费了自己的口舌。

“话说三遍”,是说话者觉得“话”有理,“话”重要。因此,就要重复一遍,然后再强调一遍,或者更多,生怕别人听不懂,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其中的“话”有些是有理的,是该说的。问题是这“三遍”对某些人是过多了。过犹不及啊,有理,超过了度,也就无理了。“三遍”虽然用心良苦,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1)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三遍”容易使对方误解,以为自己太笨,太没有灵气。

(2)易挫伤对方的积极性、创造性。

(3)易诱发对方的逆反心理。你的“话”尽管有理,只是由于“说”多了,“说”得令对方感到不耐烦了,对方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越说越不办。

其实,有理的“话”,重要的“话”,说在明处,说得恰到好处,说到见好就收就可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