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做人要少做承诺,多办实事

张口闭嘴的学问 作者:忠实


为人处世,要学会少做承诺,多做事情。

这是与人交往的基本道理。但是生活中却仍然有很多人违背这一道理。他们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表现自己的义气,不惜一切向对方做出承诺,但是到最后并未兑现诺言。这不但使自己形象受损,而且还破坏了双方的友谊。

其实,一个人若承诺太多,容易被人认为轻狂。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人,当别人处于困境的时候,他往往会挺身而出,并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对方,这令对方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但最后没有帮对方摆脱困境,对方不但没有感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反而觉得这个人过于轻狂,误了自己的事情。

在与人交往中,固然应该注重承诺。但是在做出承诺之前,一定要学会量力而行。这种量力而行,是需要有九分甚至是十分把握的。很多时候,即使自己很有把握能做成的事情,也往往会因为某些不可预知的原因而没有做成,因此不要妄做承诺。

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或是在自己没有十分把握的时候,还是对别人做出了承诺呢?原因很可能在于他们沉不住气。他们虽然有热心肠,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没有办法逾越的。

少做承诺,多做事情,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得住嘴巴,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将自己说成无所不能。一旦你给自己这样定了位,必然有很多人会来请你帮忙。这个时候,你不帮忙的话,会伤别人的感情,但是如果帮忙的话,你确实也帮不上。如果勉强去帮忙,把事情弄砸了,很可能会招来别人的怨恨。因此,少做承诺首先就要求不能自我吹嘘。其实自我吹嘘往往得到的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一种自我轻狂。

少做承诺,多做事情,就要求自己从能做的事情开始做。我们如果真的想帮助别人,但是确实没有能力帮别人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不承诺他们做成什么事情,而是帮他们解决一点问题。这样的话,往往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真想和对方成为朋友,一定要给别人一种踏实稳重的印象。这种踏实稳重,首先就在于对承诺的履行程度。如果你做的永远比承诺的多,人家自然会更加信任你。而如果你承诺的永远比做得多,别人自然会逐渐轻视你。对比一下,如果一个人承诺了一分,做到了十分;而另一个人承诺了一百分,做到了二十分。虽然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做的要多一倍,但是第一个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在于这个人做得比承诺的要多。

有的人相信,承诺是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确实很多时候,自己做出了承诺,就会铆足了劲朝目标努力。但是很多时候,承诺何尝不是一个紧箍咒?当你承诺越多的时候,自己被限制得也越多,肩上的担子也越重。而当你什么都不能实现的时候,你的信用也就随之而破产。

一个注重承诺的人,一定很珍惜承诺,就像珍惜自己的名誉一样。他不会把承诺当成玩笑来说,这不是因为他害怕不能实现诺言,而是他看重自己的承诺,认为它不是随便说出来就能实现的,他的承诺是有分量的,不能轻易说出来,但只要说出来,就一定要实现。

现实中,老是跟别人许诺的人,很少实现自己的承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个承诺没有实现,就一定要找另一个承诺来弥补,到最后仍是什么事都没有做成。我们对待承诺,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理想一样。如果某人整天把理想挂在嘴边,不是这个理想过于简单,根本没有挑战性,不成为理想,就是这个理想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只不过每天通过念叨来自我玩味罢了。我们一定不能将承诺整天挂在嘴边,而应该将它放在心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它。

其实,如果我们在没有给别人任何承诺的时候,帮别人做成了很多的事情,对别人未尝不是一个惊喜,这种惊喜往往带来一种感动,而这一感动往往给你带来一生的朋友。为此,当别人请求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不要说:“这个没问题,就包在我身上。”这种承诺往往令对方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如果后来承诺没有实现,反而会误了别人的事情。倒不妨告诉别人:“我试试吧,估计很难成。”不要让别人对你形成很大的期望和依赖,最后你做成了,他自然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人一定要学会少做承诺,多做事情。就像理想一样,小的时候可以经常谈理想,那时候年幼。等长大以后,还天天将理想挂在嘴边,而从来不愿意付诸行动,只能被别人认为是浅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