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怎样才能改掉粗心的毛病

高考提分有技巧:50招助你轻松跨越高考 作者:孙甜


 

高三的困惑

在一次学校统练的成绩单发下来之后,高三理科生王小娅找到了我,她十分苦恼地说,从小到大这么多次考试,每次总结试卷的时候,都有不少题目是因为粗心和马虎丢的分,可是改了这么多年,却总是改不了。这次的考试原本她答题特别在状态,结果成绩下来后才发现,因为粗心和马虎丢掉的分有80分之多。眼看高考就要到了,再这样下去,她很担心高考会惨败而归,可是她又不知道该如何克服粗心和马虎。

解惑进行时

“粗心和马虎”也叫“低级错误”,如同王小娅一样,是很多同学在总结试卷、习题的时候最常用到的原因,有时实在找不到题目做错的原因,也往往会用“粗心和马虎”敷衍过去。平日里,我们因粗心和马虎丢掉的分数,少则十几分,多则上百分,实在让人感到心痛。有高考专家指出,只要克服了粗心和马虎的毛病,确保会做的题目拿到分,那么同学们的成绩就能有显著的提升。可是这日积月累的坏习惯,又怎么是说改就改得过来的。不少同学对此都深有体会,即便想极力克服“粗心和马虎”,在考试时却在所难免会因此失分。

一般来说造成粗心和马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态度不端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平日做题时总是敷衍了事,理解知识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做作业也只是图快,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就行。

2.性格急躁

有的同学性格比较急躁,做什么事情总是匆匆忙忙,毛手毛脚的,难免出错。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虽然有可爱的一面,但反映在学习上就容易增加失误的几率。

3.知识掌握不熟练

调查表明,如果对某一问题特别生疏则不易马虎,因为这时还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做题,因此会特别小心谨慎,而对某一问题特别熟练也不易马虎,比如很少会有人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只有半生不熟的时候,才特别容易马虎。某道题虽然看上去并不难,但由于知识点掌握得并不熟练,做题时就容易因麻痹大意而出错。

4.考试焦虑

有些同学在考试时心理负担过重。一些题目平时做不成问题,可是考试的时候一做就错,这是由于考试焦虑造成的。

在了解了粗心马虎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要如何克服呢?以下四方面可供我们参考。

1.端正学习态度

粗心和马虎,往往与做题时的心态有关。在做题时,有两种心态是要不得的。一种是太过浮躁。任何事情都不放在眼中,题目做对还是做错都事不关己,以这样的心态做题,做题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把控,该丢的分和不该丢的分全丢了;另一种状态是压力过大,一根弦绷得紧紧的,做题时眉头紧锁,以这种状态做题,由于过于紧张,容易使思路受到限制,不懂得变通。

我们所提倡的是做题心态要平和中略带紧张。不要看一道题自己会做,或在哪里见过,就匆忙下笔,一定要对题干、题肢分析到位,再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寻找答题切入点,也就是俗称的做题要有定力。

2.将粗心马虎归类

总结题目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错因用“粗心和马虎”敷衍了事,而要将失误,进行具体的归类。一般可分为:审题不清、公式没记牢、抄错数、运算法则失误,等等。对于这些失误又要逐个分析,如审题不清,要列出容易被题干中的哪些字眼迷惑;公式没记牢,就要落实哪些公式特别容易出错;抄错数,要认清是因为心不在焉还是书写不正规造成的误读;运算法则失误,是只此一次还是习惯性失误。将每种失误分析透彻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和训练,粗心和马虎出现的几率就可以大大降低。

3.提高审题计算能力

“审错题和算错数”,是“粗心和马虎”中最常见的两种具体表现。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习惯于只看题不解题,造成了计算能力的缺失,也有的同学只一味做题,不注意总结,下次遇到同类题目时仍会出错。建议同学们在平日练习时着重提高验算能力和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形成正确解题的习惯,以减少“粗心和马虎”造成的失分。

4.养成自检习惯

高三学习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做题后都会将“检查”步骤舍去,也有同学认为即便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于是同学们的检查能力就逐步丧失了。做题后检查虽然麻烦,却可以有效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五个方面进行检查:(1)检查审题是否准确,是否对条件和问题进行了充分理解;(2)检查对题中数量关系是否理解正确;(3)检查列式是否正确;(4)检查计算是否正确;(5)检查答题是否规范。

成长小贴士

粗心和马虎的同学往往生活不拘小节也没有严谨的生活习惯。要想克服这一不良习惯,除了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外,我们也可以从生活的小事着手,培养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如要求自己物品用完要还原,学习用品整理要有条理,饭前务必要洗手等,这些小事虽然看起来无足轻重,却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在生活中还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无论学习或是生活中出现了粗心、马虎的行为,都要及时矫正,不能有丝毫例外。这样就不会做事随随便便、掉以轻心了,有利于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