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过程与较量(2)

决胜红海 作者:周大江


二是变革者会成为各种矛盾或冲突的焦点。因为推动变革的需要,在特定阶段内,法定权力会迅速向变革者集中,变革者甚至会充当企业代言人的角色,这便使种种因变革产生的个体与组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冲突,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变革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企

业变革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个结果。本章后文中将对此进行专题的探讨。

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来讲,企业的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变革的准备及启动阶段、深化及攻坚阶段、成果巩固阶段。

准备及启动阶段

准备及启动阶段的成果将直接关系变革大计的成败。《孙子兵法》里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在这个阶段,变革的“始作俑者”——企业主及其指定的变革者——必须对变革的全程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周密的筹划,唯其如此,才能在变革正式启动之后的种种变局中从容应对。这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变革全程能否得以顺利地推进。

在正式启动变革之前,需要对为什么变革、变革什么、变革到什么程度、如何实施变革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通盘的考虑和严谨的论证。

一、审慎思考为什么需要变革,以及重点在哪些方面实施变革

变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这样的代价会沉重到企业难以承受的程度。因此,理性的决策者绝不会仅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启动一场广泛的组织变革。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通常需要本着客观、冷静的态度,对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全面的评估。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及其成因都是相对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立即得到全面的解决,也不是导致某些问题的所有原因都可以通过变革来解决。有一些问题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结果,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无可避免的,正如人的成长历程必然与种种阶段性的错误思想或不当言行相伴。

其次,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属于企业“成长的烦恼”,并且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渐自然消失;哪些问题虽然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癣疥之疾”,但如不尽快解决,必然会演化成为长足发展的“心腹之患”;哪些问题虽然严重,但过早提上议事日程必然会诱发出更严重的后果。

最后,需要客观评估不同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企业中的问题也如此。有一些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使其他问题也随之消失。这就需要把所有观察到的问题汇集到一起,并把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梳理清楚,从而找出解决它们的先后顺序。

为了避免在变革之初受自身纯粹个人化的情绪冲动之影响,企业主需要组织一个小范围的变革领导小组,来共同深度探讨上述问题,以避免个人的狭隘或偏见影响论证的结果。

二、设定变革目标

变革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如下方面的前提条件:

1战略实施的需要

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内(通常为5年或10年),一切组织行为都必须围绕着企业的战略来展开,因此,企业的变革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或前提之上,即企业的战略是科学的、合理的和可实现的,以及可以满足战略实施对企业资源或能力的要求。这意味着必须对其战略进行全面深刻的审视,并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设定变革目标的首要基准便是能否实现企业的组织有效性,即变革之后的组织能力胜任战略实施的需要。

2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或市场地位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或拥有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对变革(所产生的震荡)的承受能力显然是不同的。通常来说,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由于缺乏稳定的经营状况,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也非常有限,使得他们对变革的承受能力会非常小。相反,那些行业的领导者,无论员工还是企业本身都对变革的震荡拥有更强的承受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