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担当大任的前提条件(3)

决胜红海 作者:周大江


因此,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及其表现形式,对于他担当大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至少需要终生放弃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机会,远离各种形式的职务腐败。虽然这种观点看上去似乎有“不言之言”的味道,但在我们今天,当职务腐败被视为当然的职场风气之下,如此强调更不应该被看作是多余之举。

对管理者来说,对企业的忠诚是一种起码的职业素养,甚至是一种人格状态。忠诚不是用来交易的,管理者不应该以自己对企业的忠诚作为条件来获得某种利益。因此,管理者的忠诚不是用来表现的。

激励诉求

在考察一名管理者是否具备担当大任的前提条件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视角,这便是我曾经在《党史商鉴》第1章中提出的“激励敏感区”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看,人性的深处往往存在着三大方面的诉求:现实利益、行动理念、企业信念(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这三大方面的诉求共同构成了员工的“激励敏感区”——既是一个整体的框架,又互为层次。不同层次的员工之激励敏感区是不同的。

现实利益和人的基本需求如生理、生活需求直接相关,是一切诉求的基础;行动理念则是对方法论的认同,员工在执行他们认为正确的方法或政策时会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会发挥出超常的潜力,反之则不然。

愿景是形象化的中长期目标。价值观则是组织行为的准则。道德需求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没有道德压力或道德高尚的环境是对人性的解放;被解放的人性会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

通常说来,基层员工更看重“现实利益”的满足。比如解放区的普通群众理解得最深切,也最看重的是他们对耕地的渴望,“耕者有其田”毕竟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梦想。同样,基层员工最大的诉求是他们的薪酬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员工可能会将他们的诉求长期停留在现实利益之上。

中层管理者在满足基本(而非无休止)现实利益的基础上,则更注重组织行为中所依据的理念、方法、政策或路线之正确性。他们对自己认同或拥戴的理念或政策充满责任感,也期待着分享由此而致的成就感。具体事件的成就感对于中层成员的诱惑力是无法抵挡的,同时,他们也会更深入地思考组织的长远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他们在执行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方法、政策或路线时会有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在注重行动理念的表象之下,其实是管理者对组织安全感更高层次的关注。

身处金字塔顶端的高层管理者肩负企业的安危和前程,他们的职责就是企业重大任务的完成、使命的履行和组织能力的缔造。归根结底,他们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愿景,以及企业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恪守的价值观。对行动理念的认同与否已经不是高层管理者的诉求重点,而是“当然”的前提:他们对企业的信心不仅仅建立在行动理念的认同之上,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去影响企业的行动理念。即使在一时一事上不认同企业的行动理念,他们也丝毫不会动摇对企业的信心,因为这种信心已经升华为坚定的“信念”。

有一个问题必须澄清,否则就会令人误解。前面所述的员工的“三个层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一般情况下,员工受与职责相关联的信息、视野、氛围、权利、义务、责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第二,员工的激励诉求必须与他在企业内的地位相对称。那些身处下一层的员工如果拥有更上一层的诉求,那么,这样的员工则更适合也更易于得到提升。

问题是,一旦员工的诉求与其地位之间发生错位,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轻者会使整个组织碌碌无为,重者则会导致职务腐败。例如,诉求仅停留在现实利益之上的人如果身居高位而禀性不移,则会被无限度的物欲所驱使,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损公肥私的勾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