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态度决定前程(1)

决胜红海 作者:周大江


角色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结果。

结果决定人生的前程。

我们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相信许多员工都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的回答:工作是为了挣钱(薪酬)。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错。但如果顺着这个逻辑推导下去,从长远来看,却有可能收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既然工作的目的是挣钱,那么,它的本质就是一种“以劳动换报酬”的交易。交易活动的本质,是企图付出最少获取最多,颇类似于企业对“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本能追求。在通常情况下,员工的薪酬水平在某个特定阶段(通常是一年)内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受趋利本能的驱使,员工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更多的劳动付出,具体表现为尽可能承担更少的工作。这样的逻辑甚至会把“以劳动换报酬”观念演化为“以劳动时间换报酬”的行为。

从表象上看,持这种观点的员工在与企业的“博弈”中获得了利益的最大化。且不说企业的损失,仅从员工本人的利益来看,这样的结果也未必真正有利。

人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躲避任务和责任的结果是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失去锻炼和成长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进步了,企业发展了,个人的能力却没有能够相应地“与时俱进”。这样的员工会因为表面的“精明”而把自己定格于一个落后于环境进化的状态。

落后者是没有前途的,落后者也必将被企业、社会和时代所抛弃。

最后的结果是,怀揣“挣钱”的目的而来却越来越挣不到钱。

从哲学原理上讲,持这种观点的员工显然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自己服务的企业、自己生存的社会看成了一个孤立和静止的世界。

一切都是变化的,一切都是发展的。企业如此,社会如此,人生更如此。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就必然使人生的轨迹越来越偏离社会的主流,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社会的边缘。

因此,任何一位从业者都必须明白,挣钱只是工作的结果,绝对不应该是工作的唯一目标。高明的员工从不逃避责任和挑战,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通过更多的努力和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持续的增长。个人能力的增长是职业价值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交换主体”,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挣到更多的钱。

通俗地讲,人在职场的舞台上,和商场中的产品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竞争主体,需要缔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个人能力的提升是赢得职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职业安全感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和企业一样,员工缔造职场竞争优势的过程,大概也必须遵循“专注、专业、价值竞争”的逻辑。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专注于与工作相关的专业领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才能成就自己对专业领域的“通透”才能,才能使自己具备更高的“专业价值”创造能力,使自己更具职业价值。通过自身坚实的价值基础参与职场的竞争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职业生涯的员工,必然会保持“开放”的职业态度。世界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按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的合理化演进,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系统只有在开放的状态下,才能够保持与系统外的信息交流,接受系统外的挑战。应对外部挑战的过程便是系统自身的进步过程。

在“工作的目的是挣钱”的观点之下,员工对责任和挑战的回避,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系统”封闭了起来,从而切断了进步的契机。

同样,在“工作的目的是挣钱”的逻辑下,作为“交易”的一方,员工会本能地掩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以避免在交易活动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具体地表现为对他人的批评或建议采取排斥或敌视的态度。这种刻意的掩饰或回避,使员工本人再次失去面对和超越的契机,从而失去进步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