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情商胜过高智商》第一章(1)

高情商胜过高智商 作者:赵霞莉


第一节 智商是什么

智商(IQ)就是智力商数,它的数值是由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智商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即人的聪明程度。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就代表他越聪明。

智商一般由五个要素构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一个人若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出色、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集中、思维十分活跃,那么通常可以说这个人具有高智商。

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是可以测定出来的。自从智力测验问世后,区别智力的差异就变得容易了。智商超过130 分的人,通常被称为智力超常;而智商低于70 分的人,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经调查发现,智商极高的人和智商极低的人均为少数,而智力中等(IQ 在80~120 分之间或上下)的人大约占了世界人口的80%。

智商的高低多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不过,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智商可以在2岁之前得到提升。提高智商的最关键时刻是在一个人出生后的两年内。在那两年里,很多家长总是尽量让孩子睡觉,觉得不会吵闹的孩子就是乖宝宝。可是,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一味让孩子睡觉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脑细胞发育。相反,父母应多抽出时间陪婴儿玩耍、说话,教他们辨别各种声音与物体。研究表明,一个人若在婴儿时期便能经常得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那么他会拥有比乖宝宝更为活跃的思维和更加出色的表达能力,当然就会比较聪明。

在现实社会中,高智商的用途是很有限的。绝大多数行业对智商没有特殊的要求,达到及格水平即可。例如,在政治领域,美国总统老布什的智商只有98;而小布什的智商更低,只有91。也就是说,在政治领域,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政治家们的个人魅力,而不是他们的智商高低。在经济领域,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许多富豪的智商都只是中等水平。对于“高智商在经济领域是不是必要条件”这一疑问,我们可以参考世界巨富巴菲特的言谈。沃伦·巴菲特曾在美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在一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针对记者“你是如何取得现在的成就”这一问题作了回答:“我的成功说起来也很简单。它并非源自高智商,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比智商更重要的是理性。我一直将智慧与才能看成是发动机的马力,但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是由理性决定的。为什么有些高智商的人在做事时,一直无法获得成功呢?这就要涉及性格、习惯、耐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了。你的行为是不是合乎理性,是不是会妨碍自己,弄清这一点十分必要。”

听了巴菲特的言谈,相信我们对智商的作用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过,也有极少数领域需要高智商,比如棋类活动和科研行业。可是,这两个领域对于智商的要求也是够用即可,不一定要高到离谱。根据调查显示,中国最优秀的棋手之一常昊的智商为138,被称为“世界围棋第一人”

的李昌镐的智商为139。这两个人的智商均属于优秀水平,并没有达到“天才”的级别。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在科研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们拥有高智商,而是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持以及对事业的勤奋。大数学家、近代“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也曾在自传中提到,和他在幼年时期并称为神童的其他三人,由于居高自傲,不求上进,长大后反而没什么大作为;相反,他的有些朋友年少时表现平平,但由于后来的勤奋与环境的熏陶,他们的名字最终被载入了科技史册。

在其他能力都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一个人当然是越聪明越好。“聪明”对人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很多人陷入了对高智商的顶礼膜拜之中。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一个意识:培养孩子的重心应放在“强有力的智能训练与智力开发”上。其实,这是过分夸大了智商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功涉及多方面因素,智商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我们第二节将要讲到的情商,也是成功道路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过分看重智商”的培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德智”失衡。如果父母迷恋着“打造高智商孩子”

的神话,只关注孩子在智力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其他素质,将会不利于提高孩子获得成功与幸福的能力。

第二节 解读情商密码

在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智力水平是决定成败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取得的成就越大。不过,现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情商的高低也对一个人能否成功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它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智商!那么,什么是情商呢?

情商(EQ)又叫做“ 情绪智力”,即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美国心理学家针对“ 智商”而提出的一种心理能力,是对“人才”和“聪明”

的全新诠释。情商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意志和交际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品质。它是人们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挖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与事业的品质因素。在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方面,情商比智商所起的作用更大。著名心理学家刘立文博士曾说:“情商的高低决定着智商的运用和提高。”由此可见,情商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因素。

情商包含的内容很广,也很复杂。我们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就必须解读它的四个密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