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赏识教育,聪明父母的选择(2)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者:王国锋


 对棍棒教育说“不”

长期以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强调一个“管”字,尤其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型。

相当一部分家庭认为对孩子必须严厉管束,不能让孩子太自由了,有的家庭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粗糙轻率的家庭管理作风是最贫乏、最无教育智慧者采用的,最不开化的野人和最笨的农夫都会想到用打几下和骂几句作为惩罚。”

曾经有一个男孩,小小年纪便饱尝父亲的拳脚,甚至挨皮带抽,原因仅仅是他“太好动”。他的父母认为“没听说过父母打孩子还有错的”,孩子不改是因为“打得还不够”,“棍棒之下才能出孝子”。这只是我国传统教育意识的残留仍在影响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

在某大城市对上千名流浪街头的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41%的流浪儿是因遭父母打骂而离家出走的。调查表明,我国目前仍有%~50%的父母以打骂孩子为“教育”手段。

实际上,棍棒教育只能暂时让孩子屈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最终还可能会扭曲孩子的性格。事实证明,经常挨打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

说谎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很难欺骗大人的眼睛。一旦谎言被揭穿,父母为了惩戒,对孩子的态度就会更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仍会说谎,并且还会吸取上次说谎失败的教训,把谎言说得更逼真。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说谎就会成为他的一种恶习。

懦弱如果经常挨打,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有畏惧的心理:一是怕父母,不敢与父母接近;二是怕做错事,从而变得畏手畏脚。这会导致如下后果:一是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只会乖乖服从,没有主见;二是为避免做错事而挨打,他会选择逃避挑战,不敢尝试,不敢创新,不敢独自承担责任。这样的孩子常常自卑、懦弱,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很难在日后成就一番事业。

悲观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记忆对他的一生会有深远的影响。儿童时代本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代,孩子应该快乐而阳光地成长,但父母的打骂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甚至会让他们逐渐变得忧郁和悲观。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而积极向上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快乐并且充满爱的童年,而那些悲观消沉者的童年大多是不幸的。

孤僻经常挨打的孩子,常会感到孤独无助,缺少安全感,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是在当众被父母打了之后,他们更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低人一等”,认为老师和朋友们都会看不起自己。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僻。

怪异有的父母打了孩子后,为了证明孩子已经接受教育了,还硬要孩子“认错”。事实上,这样做会扭曲孩子的性格。还有的父母打的时候心硬,打完了却又心痛,忍不住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并大手大脚地在物质上补偿孩子。这样一会儿打一会儿宠会使孩子一开始感到无所适从,莫名其妙,但慢慢就会习以为常,最后不仅难以改正错误,还可能会利用父母的这种心理有恃无恐,喜怒无常。

有些父母总喜欢为自己打骂孩子进行辩解,似乎所有的打骂行为都是为了孩子的理想和前途。但这是真的吗?父母是不是也有虚荣心在作怪,想占上风?父母有没有考虑过体罚的实际效果有多大?父母是真的想培养出一个好孩子,还是只是想自己省心?

如果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动机,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许就会好很多。父母要明白一点:打骂不是高明的教育方式,逼迫孩子起不到好的效果。父母可以用智慧、技巧和幽默来鼓励孩子合作。事实证明,与孩子合作是会令双方都愉快的教育方式。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父母与孩子之间增加了解、改善关系的过程。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会告别传统的棍棒教育,运用许多巧妙的方法来代替强迫和打骂,那时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将会出现。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虽然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一天地长大的,但无论你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对孩子总会有一些不了解的地方。为了让你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你可以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请先把答案写在纸上交给孩子,然后让孩子给你评分。这样不仅可以让你清楚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帮你在今后进一步了解孩子。

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孩子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孩子最喜欢的收藏物是什么?

孩子最珍爱你送给他的哪一件礼物?

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最不喜欢吃什么?

孩子最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

假如让孩子在世界上任意挑选一样东西,他会选什么?

孩子做过的哪一件事最让他感到自豪?

孩子喜欢自己的房间被漆成什么颜色?

在家里,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家庭场合?

在体育馆里,孩子会喜欢看什么样的比赛?

在学校里,孩子喜欢的课程是什么?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在假期里,孩子喜欢干什么?是在家里待着,还是想参加一些活动?

谁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

谁是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谁是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在家庭之外,谁对孩子的生活影响最大?

在学校里,孩子有没有绰号?如果有,是什么?

就年龄而言,孩子是否感到自己偏大或偏小?

孩子是否感到自己被其他孩子喜欢?

最使孩子感到苦恼的是什么?

最使孩子感到忧虑的是什么?

什么事情会让孩子真正感到愤怒?

孩子最不喜欢做的家务是什么?洗碗、打扫房间,还是倒垃圾?

孩子对你最大的抱怨是什么?

最近有没有让孩子失望的事?

最近孩子在读什么课外书?

孩子常在什么时候做家庭作业?

孩子的理想是什么?

上述题目的回答情况分别对应如下结果:

如果答对1~14 个题,说明你对孩子不很关心,应该多和孩子交流。

如果答对15~25 个题,说明你对孩子比较了解,但需要进一步了解。

如果答对25 个题以上,说明你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应继续保持下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