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会讲才会赢》(21)

会讲才会赢 作者:(美)彼得·古伯


 

驾驭那些控制听众的故事

时值2008年9月,《婚礼进行曲》在贝尔爱尔酒店的花园里响起。然而,新娘是个男子,新郎也是,而牧师则是……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台下和我一起坐着的有昆西·琼斯(Quincy Jones)、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以及其他明星,他们一同参与了1985年改编自艾丽斯的小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紫色姊妹花》(The Color Purple)的同名电影的拍摄。现在,我们在一起庆祝音乐剧制片人斯科特·桑德斯(Scott Sanders)的婚礼,他和昆西、奥普拉共同将《紫色姊妹花》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并荣获托尼奖。看着斯科特和他的伴侣布拉德·兰姆(Brad Lamm)交换誓言时,我不禁想起斯科特是如何艰难地说服艾丽斯同意把她的作品搬上银幕。其中的障碍,但愿斯科特已经明白,是艾丽斯的背景故事。

1997年,斯科特第一次找到我,希望我帮他拿到《紫色姊妹花》的拍摄权。当时他刚辞去曼德勒娱乐集团电视运营总裁的职位,在亿万富翁菲利普·安舒茨(Phil Anschutz)和嘉年华邮轮的老板米奇·阿里森(Micky Arison)的资助下,自己开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斯科特想拿到的拍摄权在华纳兄弟手中,我很乐意去找当时华纳兄弟的董事长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为斯科特的职业资格和对该项目的创作激情打保票。塞梅尔同意授予他影片的拍摄权,前提是他必须得到艾丽斯·沃克的准许。尽管她不再拥有法律上的权利,不言而喻,《紫色姊妹花》对于艾丽斯如同她的孩子一般。

我知道斯科特是一个出色的销售人员,然而我提醒他,艾丽斯不是一个能轻易说动的人。我告诉他,第一次去拜见艾丽斯在北加利福尼亚的住所时,我还留着马尾辫,背着包,拜见的目的是请她将故事的电影拍摄权交给一个波士顿白人,他对书中南部黑人女性的挣扎和奋斗深有同感,但却令她非常质疑。我告诉斯科特,当时我给艾丽斯讲了一个关于我最亲密的人——我的祖母的故事,过去她经常大声朗读自己从家人和旧时好友那里收到的来信。这些信件让我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的传统,并教会我去尊重信中那些人真实的生活。由于艾丽斯的小说是以她自己的传统为背景通过书信体的方式记述的,因此我的背景故事不但触动了她的故事的脉搏,也展现出我对个人叙事的理解。我对艾丽斯说:“如果我能请到一些你最崇拜的人来制作,将你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你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留在影片中,并真实再现小说中的情节怎么样?”于是她问我想要请谁,我说出了昆西·琼斯的名字。他是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合作的一个老朋友,在非洲裔美国公众中享有举重若轻的地位。就在我探访艾丽斯之前不久,她迷恋上了昆西的一段音乐,对此我一无所知。因此,后来她告诉我,当我提到他的名字时,有如神助——在艾丽斯的背景故事中,魔力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让她心存敬意。最终,我们共同合作的电影荣获11项奥斯卡奖提名!

之所以把我的故事告诉斯科特,是想提醒他必须像在意自己的背景故事一样在意艾丽斯的。我给艾丽斯打电话希望能一起开个会。接着,斯科特前往艾丽斯的住所,告诉她,小说中的女性在社会所造成的各种逆境中追求自我如何让他深受感动;告诉她,自己完全相信书中这些从未被搬上舞台的故事必定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告诉她,自己不仅想向观众展现这些故事,还将通过舞台和音乐展现出故事的灵魂深处,进一步丰富故事的情节。斯科特向艾丽斯保证,如果自己不能把舞台版至少做得和电影版一样好,就根本不会去尝试。

遗憾的是,斯科特的重心完全放错了。他没有充分意识到,此时的艾丽斯正在承受着电影版所带来消极影响中。事后她告诉我,事实上她当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斯科特:“我认为他来自于那个洋溢着激情的地方。”然而事与愿违,他似乎没有意识到黑人社会对影片的反响让艾丽斯付出了巨大的情感代价。黑人批评家指责她和“白色好莱坞”串通一气,妖魔化了黑人男性的形象。他们称她是“叛徒”,并发起了对影片的抵制运动,还将影片同著名的反黑人的无声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a Nation)相提并论。“5年、6年甚至7年之后,他们还将继续这样错误地描写我和中伤我……而这一切斯科特却并不知晓。”

如果斯科特知晓,他可能会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换种表达方式,告诉艾丽斯如何解决这些敏感的问题,让她放下心里的石头。因为没有这些,艾丽斯告诉他说不行。

幸运的是,斯科特“错误地”将“不行”的意思领会成了“行”。他请来了昆西·琼斯和黛安娜·罗斯(Diana Ross)为他打保票。他带着艾丽斯飞往纽约,把她介绍给百老汇的重要人物。他通过自己坚定的信念、良好的愿望和坚持不懈赢得了她的同意。斯科特又明智地邀请奥普拉加入制作人团队,希望借助她的影响力吸引非洲裔美国人前来剧院观看和支持艾丽斯的故事。随后,音乐剧荣获包括最佳音乐剧等在内的11项托尼奖提名,演出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然而,这期间总共经历了8年漫长的时间。直到最近,艾丽斯还向我吐露:“好多次我都希望当时他明白……”

了解艾丽斯的背景故事可能会帮助斯科特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怎样才能做到呢?当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想起自己和斯科特一样,也曾因为不了解听众的背景故事而最终在竞争中失利。然而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教训,让我明白:一个真正的讲故事大师能够将一个心理叙事转化为自己的商业优势。

时间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的生意伙伴斯科特·斯滕伯格(Scott Sternberg)和我一起从拉里·金的经纪人鲍勃·沃尔夫(Bob Wolfe)那里得到秘密消息,这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王牌主持人想告别“拉里·金现场秀”,另谋发展机会。于是,斯科特和我准备筹划一个全球性的脱口秀节目“连线”,邀请拉里加盟并让他参股。我们知道,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节目没有他的股份,而且他给泰德·特纳打工并没有挣到太多钱。然而,这桩买卖关系重大,因此我们需要拿出更大的诚意。美国广播公司(ABC)的鲁恩·阿利奇(Roone Arledge)也在向拉里递出橄榄枝,而且泰德·特纳也不希望放走拉里。

经过与拉里的多次会面,斯科特和我确定了这个节目的构思,比原先实话实说模式的“拉里·金现场秀”更具有力度,视角也更丰富,我们确信拉里知道自己不但能获得两倍于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薪水,还有新节目的股份。我十分确信我们已经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和兴趣,甚至没想到要对拉里讲故事。直到拉里选择继续留在有线电视新闻网,我蒙了。特纳是如何说动他的呢?

后来,在他位于贝弗利山庄的家中,在一杯咖啡之后,拉里道出了缘由。特纳也没有讲故事,然而基于对他的听众的足够了解,他抓住了影响拉里的背景故事的要害,从而影响拉里朝着泰德所期望的方向行动。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话,便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特纳说:“你只需要对我说:‘再见。’”

这两个字触发了拉里背景故事中埋藏的一连串瀑布般的回忆和千头万绪的情感,让拉里无法张口。于是,他对自己的经纪人说:“我决定留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