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精神的大规模生产(5)

总开关 作者:吴修铭


策略2:知识产权

罗斯利用华纳通信公司将各种行业集合起来降低娱乐产业的风险系数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另一种辅助性的风险管理技巧也开始崭露头角。正如我们已经谈到的那样,投资电影和其他娱乐产品都是极具风险性的,电影产业在历史上的各种形态也是为了规避风险而形成的。起用有票房保障的明星是最古老的、可能也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应对风险的策略之一。

从严格意义上说,好莱坞以明星为中心的电影摄制方式始于1912年阿道夫·朱克引进的《伊丽莎白女王》,并在之后由玛丽·璧克馥主演的一系列影片中得到延续。正是基于这种策略,朱克才能将自己的制片公司称为“明星公司”(Famous Players)。电影垄断商以明星为中心投资拍摄电影,并以此确保该电影的成功和生意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瘦子》(Thin Man)系列电影、60年代的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以及较为晚近的伯恩系列电影都是此类电影出色的代表作。拍摄续集虽然方法稍有不同,其实根本原理并无二致,而制片商对于该策略的从善如流也让我们看到了热门电影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后续篇章,例如《大白鲨》(Jaws)系列、《终结者》(Terminator)系列和《贝弗利山超级警探》(Beverly Hills Cop)系列。而在20世纪80年代,这些方法的另外一种变体也开始出现,电影因而变得更像是电影公司某种资产的宣传手段。这种方法就是,每部电影都包含着使该片票房更有保障的知识产权所有物,通常是电影中的某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原型有时是来自漫画,本来就具有自己的视觉形象,这一类的代表是蝙蝠侠;有时来自文学作品,代表是哈利·波特。于是电影不再只是拥有自身著作权的产品,而同时成为为其中的专利人物所制作的90分钟的宣传片。电影产业的收入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票房收入,同时也由于观众对专利人物的认可而带来了各种专利授权方面的收益,其中包括卡通玩具、与电影相关的各类音像制品以及其他衍生品。既然这样的专利人物能够为电影投资方取得多方面的收益,而且专利人物本身是多种多样、取之不竭的,投资方的资金自然会被这种巨大的吸引力集中到此类电影中去。

让我们来看看21世纪最初10年投资金额最高的11部电影:

2007《蜘蛛侠3》(SpiderManⅢ)$258 000 000

2009《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250 000 000 2009《阿凡达》(Avatar)237 000 000

2006《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232 000 000

2008《量子危机》(Quantum of Solace)

(詹姆斯·邦德系列)230 000 000 2008 《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Prince Caspian)225 000 000 2009《变形金刚:堕落者的复仇》

(Transformers:Revenge of the Fallen)210 000 000 2005《金刚》(King Kong)207 000 000

2006《X战警:最后战役》(XMen:The Last Stand)204 000 000

2007《黑暗元素:魔幻罗盘》

(His Dark Materials:The Golden Compass)205 000 000 2004《蜘蛛侠2》(SpiderManⅡ)200 000 000

首先,可以看到《阿凡达》是个例外。该片构造出了导演心中的梦想世界,更像是昔日高风险的赌博性质的影片;而其他电影都是对原有影片的再创作或者续集。更具说服力的是,每部影片都可以找出明显的专利人物,这些人物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吸引着一部分观众群,因此具有市场价值。而专利人物最大的功用是进行衍生品的售卖,因此并不需要一定是电影中的主角,即使是玩具一般无生命的角色一样可以有卖点,就像变形金刚那样。

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60年代投资金额最高的几部电影:

1963《克里奥佩特拉》(Cleopatra)$36 000 000

1969《你好,多莉!》(Hello,Dolly!)24 000 000

1965《万世流芳》(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20 000 000

1969《长征万宝山》(Paint Your Wagon)20 000 000

1969《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20 000 000

1962《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19 000 000

1964《罗马帝国沦亡录》(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19 000 000

1963《北京五十五日》(55 Days at Peking)17 000 000

1966《夏威夷》(Hawaii)15 000 000

1960《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2 000 00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