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乐于被调侃的老板

与世界对话 作者:郭亮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一个叫“深夜秀”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杰·雷诺(JayLeno)每天都要说几个关于总统的笑话。这些笑话是这位脱口秀主持人最受欢迎的地方。而且这还不只是这位主持人的专利,他的竞争者们每天也都在节目里调侃总统。

事实上,在美国的脱口秀圈子里混,如果不会讲总统的笑话,就跟乔布斯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是一件怪异的事情。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总统——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不仅没有架子,甚至自己也乐于被别人调侃。不拘小节,是很多大人物的特色,而幽默和自嘲,则为其锦上添花。有了这些轶事,名人不再遥远,甚至亲切得像邻居。

俞敏洪也是如此。在新东方,大家亲切地叫他“老俞”;在新东方,大家都喜欢拿他开玩笑;在新东方,他的段子传得比感冒病毒还要快。

参加过新东方英语培训课程的学员,大概都听老师们讲过俞敏洪的段子。每个在新东方任教的老师都人手数段,新东方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老俞的糗事。老俞的轶事成为新东方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流传最广的,是老俞的电线杆情结。当年新东方起步的时候,老俞每天提着玉米糊在电线杆上刷广告,那段艰苦的日子如今传为美谈。据说有一次市容改造,规划要把北京新东方学校前面的两根电线杆拆了。老俞知道后急了,硬是不让拆。这两根电线杆是自己共患难的好朋友,怎么舍得?最后终于用7万块钱搞定。

其实,每个人生命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一定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反而可能是那些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而艰难前进,在泥泞的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足迹。

对于俞敏洪来说,在十多年前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寒冷的冬日里贴广告的日子里,最亲近自己、陪伴自己的,正是那一根根沉默着的电线杆。如今功成名就,而那些电线杆仿佛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苦难与艰辛。它们是俞敏洪的人生从凄凉到辉煌、从绝望到希望的见证,无怪乎俞敏洪对电线杆有着特殊的情结。

新东方的老师都知道老俞最差的就是数学,大家都认为这个老板肯定很好蒙。新东方刚起步的时候,第一天进账100块钱,老俞特地把两个老师叫到家里来发工资,指着他们说:“你,四十;你,四十;剩下都是我的,以后都这么分。”两个老师高兴坏了,心想这个老板这么傻,以后日子有指望了。还没高兴完,新东方第二天赚了1000块钱,老俞又把两个老师叫到家里发工资。老师兴高采烈地来了,老俞指着他们说:“你,四十;你,四十;剩下都是我的,以后都这么分。”

老俞的钞票都是用麻袋装的,特别有气势。每月发工资那天,老俞就扛一麻袋钞票到公司,在办公桌上堆得高高的,像小山似的,活像黑社会做完大买卖要分赃的样子。

罗永浩在上课的时候也说过,自己还没“沦为”新东方教师的时候,也曾经是个小学员,和众多求知心切的孩子们一样,勤勤恳恳地读书,对老俞充满崇拜之情:

“当年我上住宿班的时候,老俞还不像现在这么忙,每期都上山给学员做一次动员演讲。那时老俞在我们心中就是神啊。有一天听说晚上老俞要来做演讲,于是我们都早早跑到演讲处集合。老俞吃过饭来了,拿起话筒,什么都没说呢,就是一个响亮的饱嗝,要多不合时宜,就有多不合时宜。我们当时都傻了,互相看了看,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多么平易近人的饱嗝啊!”

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赢在中国》决赛的节目现场,俞敏洪作为嘉宾出席。俞敏洪的点评一如既往地平实。他说可以欣赏某位选手的果敢和气魄,主要是因为自己太懦弱,引来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是对平民化而且很具亲和力的俞敏洪的肯定和欣赏。

从山穷水尽里杀出一条血路,在柳暗花明里找到方向,当年的千难万苦,如今说出来也不怎么壮烈,只是淡淡一笑。“剑痴刀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这一种坦然与豁达的胸怀,也只有曾经从绝望中振作、在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拥有。因为在他们看来,苦难是一笔财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