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最好最坏皆北大(3)

与世界对话 作者:郭亮


成大事,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如荀子所说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既然选定了目标,剩下的就是不遗余力地去完成。

从此,俞敏洪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恭恭敬敬地捧着小收音机,带着略显悲壮的表情收听英语广播,昏天黑地、不分日夜,连学校用来提醒学生该睡觉了的熄灯行为,都被他直接跳过。一到熄灯时间,俞敏洪就跑到走廊尽头,继续沉浸在英语的世界里。

很多年后,俞敏洪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感慨地说:“班里的其他同学都说我当时听外语听得两眼发直,蓝汪汪的,像饿狼一样。”

渐渐地,收音机成了俞敏洪的“甜言蜜友”兼“良师益友”,唤回了他对英语的片片记忆,虽然微不足道,他还是喜不自禁。同时,另一个重大发现也使他备感鼓舞,他发现词汇量不足才是把他和英语分割天涯两端的“元凶”,于是他又毕恭毕敬地捧起了单词书,每天苦背单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努力拼搏的精神,从传说中的愚公到今天的俞敏洪,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层出不穷。因为人和人之间在智力、体力方面的差距都不大,而成功与否,与当事人的态度和努力程度高低息息相关。

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每一分收获背后必定有一份对等的付出。生活的公平就在于对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予。

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收音机和单词书的威力开始显现,俞敏洪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理所当然,俞敏洪顿时陶醉在巨大的成就感当中。不过,每次他一开口,那富有浓郁家乡气息的口语立刻就让他清醒过来,恢复了理智,开始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俞敏洪也承认,人和人的资质有很大的区别。即便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再怎么进步,也不能从最后一名跃到第一名。

其实,这就是学习过程中最让人郁闷、也最不公平的情况。明明每天起早摸黑,像虫子一样在自习教室里孜孜不倦地啃书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每天“吃喝玩乐”的天才们轻轻松松拿第一,成绩单顺手一丢,继续吃喝玩乐。

的确,社会的残酷让我们在求学阶段只能坦然面对天资不均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学习成绩不好就说他笨。学习不过是一个人成就的一部分而已,一个人的天赋也许并不在学习成绩上,而在其他方面。

一个成功的人,也并非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十足的禀赋,也并非一定是一个在主流评价标准上有优势的人,而是一个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并利用它获得巨大的成就,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的人。

每个人都拥有“钻石宝藏”,那就是你的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成真,关键在于你不能只盯着别人的优势而不去发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

俞敏洪发现,班上有些女生好像有特异功能一般,不仅能把英语当家乡话一样使用,还能从这些“家乡话”里分辨出哪些是江南的,哪些是东北的。俞敏洪就从来没有分清楚过,从自己嘴里吐出来的语言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他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间挣扎,痛苦无比。他不得不承认语言是依赖于天赋的,而自己就是少了那根弦。不过他也曾灵光一闪,认为自己也应该有根弦的,那么,自己的这根弦到底是什么呢?

后来,俞敏洪发现,自己的词汇量经过魔鬼训练之后,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认得许多不为人知的单词的生僻含义,堪称一本活字典,连老师也赞赏不已。既然如此,俞敏洪就要利用这根弦,弹奏一曲《笑傲江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