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龙喻人

龙年说龙 作者:公隋


 

具有通天之特异功能的龙,在古代总是为统治者们掌握,成为权力的象征。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百姓们对龙的喜爱,让龙在他们心中代表着吉祥昌乐的含义,但这又侵犯了统治者对龙的专断权。于是,在龙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一场帝王与百姓的拉锯战。

在早期,龙并不是君主的化身,因为并非只有君王才可以称之为龙。上古时代,礼器上的动物造型和祭祀巫术中的动物都具有通天神兽的身份,如猪、牛等。而在这些动物中,又以龙的神格为最高,因而自古以来龙就被人们视为最具灵慧的动物,为百兽所不及。春秋时期,魏献子向蔡墨请教时说:“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这种说法透露了当时人们对龙的评价。于是,人们也常用龙来喻人。

最为典型的就是孔子用龙来比喻老子,所谓“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乎?”作为礼尚往来,老子则用凤来比喻孔子。在上古的原始宗教观念中,龙与蛇都是重要的通天之兽,但是龙的神格较蛇略高,因而春秋时期有人用龙、蛇来比喻君臣。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逾垣出逃国外,介子推等臣僚随之流亡。十九年后,重耳返国,是为晋文公。晋文公遍赏群臣之时,竟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失望之余,遂携老母入山隐居。“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史记·晋世家》)

介子推的从人将晋文公比喻成龙,将介子推等五位臣子比喻成蛇。不过,当时还没有形成以龙专门比喻君主的观念,介子推从人所作的比喻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曾被称为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沉)璧也。”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或许并非事实而是后人有所杜撰。东汉学者王充认为,那神秘的奉璧人乃“妖鬼象人之形也。夫沉璧于江,欲求福也。今还璧,示不受物,福不可得也。”(《论衡·纪妖篇》)

“龙”在《诗经》中多次出现,《诗经》中反映着汉民族的“龙图腾”意识。“龙图腾”最早出现在“夏”族,到了“周”族也存在着浓厚的尊龙意识,是他们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诗经·周颂》中多有“龙旗”的描写。《秦风·小戎》中则有“龙盾”之说,说的是秦襄公出兵讨伐大戎,兵车上装备有画着龙的盾,作为御敌战器。之所以画龙,而不是别的图像,当然是对龙的崇拜,一以龙为祥物,保佑平安,二则起着耀武扬威的震慑作用。

随着历史的进展,“龙”由全民的祖先逐渐归为帝王的祖先,特别是到了封建时代,皇帝成为“龙”的化身,所谓“真龙天子”。皇宫建筑、帝王所用的物品、陈设,乃至服装,均以饰龙为尊。于是汉语中出现了“龙床”、“龙案”、“龙椅”、“龙袍”等说法。皇帝穿“龙袍”,其相貌为“龙颜”,其风度称“龙章”,皇族嫡系叫“龙子龙孙”。

在推翻了封建帝王制度之后,在科学意识高扬,早就破除了迷信的今天,“龙”的形象依然保存了下来。“龙”依然存在于广大华人的意识和风习之中,根深蒂固。现代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称中国为“东方巨龙”,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华人)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中,常用“望子成龙”一语,寄托着人们美好期冀。在中国(汉)文学中,常见以“龙”喻人、喻物、喻事,无不是褒美之辞。如:形容书法气势峻拔、生动活泼为“龙飞凤舞”,赞美英雄豪杰为“龙驹凤雏”;又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等。

在古代,帝王总喜欢自称为真龙天子,而主动将自己的身世与龙相联系的第一人是汉高祖刘邦。这位以泗水亭长起事、“好酒及色”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缺乏项羽“世世为楚将”那样的显赫出身。出于政治的需要,刘邦编造了他先天不凡的奇异经历来神化自己,以提高自身的威信与号召力。且看《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汉高祖将自己身世与龙相联系,很快被后人效仿。《史记》中记载,刘邦曾将魏王豹之妃薄姬纳入后宫,然而“岁余不得幸”。一次,刘邦偶然听到他宠幸的两位美人笑谈少时曾与薄姬相约的往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居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薄姬夜梦有“苍龙居吾腹”与当年刘媪梦中有“交龙于其上”是何其相似,这显然是这位备受冷落的妃子乞获宠幸的杜撰。也许正是这句话使刘邦想起了自己的坎坷经历,从而打动了他那颗冷酷的心,终于给了薄姬一次生子的机会。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凡曾受高祖宠幸的妃子多惨遭毒手,唯薄姬因“希见高祖”而幸免于难。在翻天覆地的惨烈政治斗争中,大臣们终因薄姬仁善,迎代王为孝文皇帝。由此可见,代王刘恒是在饱受危难之余侥幸登基的,他的即位与当初其母言龙居于腹之事实在毫不相干。但是以龙喻人,在科学水平尚不发达的古代,确实可以提高此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