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群的反面并不就是内向

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 作者:(美)罗莉·海尔格


当一个内向的人被迫去参加她不感兴趣的聚会时,她也许会觉得自己孤僻不合群。但对她自己而言,这样的活动不能保证会有什么有意义的交流。实际上,她知道这样的聚会只会让她感觉更加孤单、更加疏远。她的社交爱好可能只是待在家里、回味和朋友的一次谈话、给那个朋友打电话、最终理解对她有意义的东西。或者她也可能沉浸于一位她喜欢的作家所写的文字之中,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同呼吸共命运。在一个喜欢参加聚会的人看来,这个内向的人可能就显得孤僻不合群,其实她只是在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与别人交流。

因为内向者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她会“认真考虑”一个好朋友说的话,在回答之前需要时间反复思量,哪怕是一次很轻松的谈话。对一个内向的人来说,对话的过程可以加深了解。如果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数量有限的人际空间,那么一个外向的人更像是一间旅馆,能够容纳大量的川流不息的交流——注意我刚才说的是交流,而不是人流。外向者经常能够容纳接待更多的人,但是因为他们在交往之中就完成了与人的各种交流,即便是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也可根据需要随时让他入住或者退房。而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有同样大小的建筑面积,但是每一次有意义的交流都被珍藏在豪华套房里,等待着进一步的交流。预订就更有限了。

关于内向者的一个相关的假设是:我们都没有社会交往能力。你有没有看出什么模式?有关内向性格的假设通常把这种性格与某种不足或障碍联系起来。所以让我们来丢掉这种看法吧。正如外向的人中可能有的社交技巧很差劲一样(想想那些吵嚷闹腾、让人生厌、热衷于社交活动的人吧),内向的人也可能会在社交方面很机智聪明。内向的人经常选择一些“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作为一辈子的工作。很多次我都错误地假定友好爽直的社会领导者都是性格外向的人,但其实不然。内向的领导可能会为了重新加油充电而暂时收工,在工作之余享受一人独处的时间,但是当他在扮演公共角色的时候就“远远离开了自己的内向世界”。地位较高的内向者放松下来时,喜欢读读书、在电视上看高尔夫球赛或者出去散步,这样的传闻轶事到处都是。

所以,你性格内向并不意味着你就反社会、不与人往来,或者在社会交际中笨拙无能。这意味着你更喜欢和很少的人进行广泛的交流;意味着你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对交流思想更感兴趣,而不喜欢谈论别人以及他们在做些什么。若谈话中尽是些流言飞语,内向的人就可能变得目光呆滞、眉头紧皱,搞不清为何这样的对话竟然能让有些人那么兴奋。这不是因为内向的人在道德方面高人一筹——他只是不明白。我们先前已讨论过,思想能让内向的人精力充沛、激动兴奋。只是谈论他人、谈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认识些什么人,对内向的人来说都是噪音。他会试图在这样的谈论中找些有意义的东西出来,这真不是件易事啊!不久以后,他就会想办法逃出这样的谈话。

但是当内向的人和一个朋友出去闲逛、分享彼此思想的时候,那他真是如鱼得水了。这样的对话是“心对心的”,而不是“口对口的”。外向的人也分享思想,但是思想对于交际来说只是次要的,而且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在他们之间逐渐展开,焦点只存在于外部。而对内向的人来说,焦点在内部,每个参加对话的人都把对方带入自己的心里,在那里把事情搞明白。一次很好的谈话会让内向的人感觉彼此联系更加密切,而且使得人性上更加丰富。

人际交往的进行是基于不同的层面,理解了这一点使内向的人得以重振声威。外向的人理所当然地需要更多面对面的时间,因为那正是他们的交际得以进行的基础。内向的人则需要更多的“间隔”时间——谈话中言词之间以及不同谈话之间的间隔——因为交际是在内心进行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