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内向与精神疾病无关

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 作者:(美)罗莉·海尔格


内向性格的人为一个不同的世界所吸引,这个世界里很多东西并非直接就能得到,它更奇异、更复杂。无论我们是喜欢徜徉于幻想中、进行精神上的沉思默想、心灵上的调查研究、艺术上的创作,还是去野外探索,我们也许看上去都是与众不同、不可捉摸的,或者说很怪异的。不可捉摸?是的——真的不想被人触及,要不然一旦被人触及就被侵犯了。很怪异?只有对那些想触及我们的人或者想侵犯我们的人来说才是这样。

我们与其余那43%的人口不一样。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固执地将内向性格和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尽管MBTI用了些健康字眼来描述不同的偏好,但是还是有些人格测试用“内向”这样的词来形容一些心理问题的征兆。有人认为外向性格是正常的,而内向性格是反常的,这种观点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此盛行,甚至已渗透进了我们的精神健康系统。

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内向性格与心理疾病无关。首先,内向的人是精神健康服务的主要客户。为什么?因为他们喜欢内省!对很多内向的人来说,心理治疗很有意思,让人兴奋。他们不惧怕他们将会发现些什么——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已经很熟悉了。

其二,外向的人经常不恰当地假定内向的人都在遭受某些苦难。内向的人只是把问题都内化了,喜欢把事情放到内心里加以考虑;外向的人更喜欢外化并以交互的方式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不同,内向的人可能看起来在心理上有负担,而外向的人把负担都往四下分散了,看上去似乎更健康——从外向的观点来说。但是请注意,我刚才说的是内向的人喜欢把问题都带到内心里来。当然,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在这方面做得有点儿过,但是当外向的人感觉不得不把每个没解决的念头或感情都表达出来的时候,他可能也会做得过火。前者由此而沮丧或焦虑,自己前去接受治疗;后者则把别人送去接受治疗。

最后,内向的人可能会成为家庭和社会问题的承载者。家庭系统理论探讨的是那个被认定有病的人是家中的“病人”,而其他成员则不是。酗酒的父母、波动的婚姻等问题并没有被处理,但是家中那个内向的、把这些问题都放在内心考虑的孩子却变成“有病”的了,需要去接受心理治疗。把其他人的病态都扛过来对内向的人来说是个极大的风险,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的章节再讨论。我自己是个心理治疗师,我发现来接受治疗的都是家里心理最健康的成员,因为他乐于正视自己实际当中存在的局限,而且敢于冒险进行改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