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华人(12)

美国种族简史 作者:(美)托马斯·索威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劳力短缺,这为华人提供了许多新的工作机会。许多华人抛弃了唐人街的传统行当,转而投身于这些新的工作。勤奋的工作习惯和无须老板监督,这是第一代来美华工的特点。歧视性的障碍一旦拆除,这些品质就成了劳工市场上起决定作用的有利条件。到1960年,华人从事专业工作和经商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1959年,美籍华人的平均收入超过了其他美国人。

随着这种明显的经济地位的上升,美籍华人的居住地开始分散开来。大多数美籍华人已不再住在唐人街,唐人街的居民只是那些早期移民当中因无法返回祖国而被困在美国的上了年纪的老华侨,以及那些重蹈早期华人贫困经历的新一代华人难民。这些难民在中国餐馆或轻工业部门干活,工时长、工资低。上了年纪的老华侨和新来的难民的存在,突出了下述两个矛盾的事实:一是尽管美籍华人作为一个整体,工资高于全美平均数,但是唐人街低收入的华人却特别多;二是尽管美籍华人作为一个整体,所受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高于一般水平,但美籍华人当中的文盲比例却远远高于全美平均数(是黑人的好几倍)。

社会状况

和其他种族不同,美国的华人人口在过去几十年呈下降趋势。1890年,美国有107000名华人,而1920年却只有61000名。华人有的去世了,有的离境了,然而却很少有人来填补缺口。但人口下降的趋势最终扭转了过来,因为妇女的比例增长了,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在美国出生。1930年,美籍华人的数目增长到75000人,到1950年,甚至高于1890年华人人口高峰期的107000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种破烂而肮脏的唐人街,随着美籍华人人口组成的变化而开始旧貌换新颜。老华侨上了年岁,有的已经逝世,有的返回中国,从而使唐人街的妓院、赌场和鸦片窝无人光顾。唐人街餐馆的开张和旅游业的兴起,使华人感到有必要压制暴力和清除污秽,因为这些现象会降低华人社区对游客的吸引力。除此之外,缓慢但稳步增多的家庭数目,又形成了一股新成分,他们反对唐人街的犯罪和暴力。这股新成分虽然人数不多,但队伍却在日益壮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