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大成需要灾难(2)

严介和新论语5:成功才德胸 作者:严介和新论语编委会


此即成语“毋忘在莒”的出处。

当初,齐桓公“在莒”时,所想最多的,毫无疑问是如何能保住吃饭的家伙,日后回国混个一官半职,南面称孤不过是偶尔的“梦里临淄”。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朝登基后,所思所做的一切立即转为以是否有利于“霸业”为标尺,在“一箭之仇”与“称霸诸侯”间,孰轻孰重,日后能成一代霸主,这点账自不会糊涂。正于此,齐桓公最终成就了霸业。

相齐后齐桓公“毋忘在莒”,时刻想着屁股下的位置来之不易,四十年东征西讨,九次大会诸侯,终成霸业——桓公十九年(公元前667年)冬,周惠王派召伯廖赴齐,正式宣布齐桓公为“伯”。“伯”即霸,又称“侯伯”或“方伯”,就是诸侯首领的意思。从此,桓公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中原诸侯的霸主。所以,尽管目前史学界对春秋五霸的构成观点不一,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无论从何说,齐桓公都稳坐头把交椅。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可谓是咳嗽一声,天下就得抖三抖。如此“霸业”,得益数十年时的“毋忘在莒”。同样,其最终被活活饿死,“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史记·齐太公世家》)还不能入土为安,究其根源,亦在于盛名之时“飘飘然、昏昏然”,忘记了“其出而在莒也”。

苦难是财富

有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茂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舅舅家,舅妈很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讲过这些呢?”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经销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尊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吗?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