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大成需要灾难(12)

严介和新论语5:成功才德胸 作者:严介和新论语编委会


——俞敏洪

旁敲直击

司马迁磨难铸就《史记》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封泰山,司马谈以职任太史公而不能从行,愤懋而死。临终前他难过地对司马迁说:“我死以后,你必为太史。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遗愿。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后秉父遗志着手准备编写《太史公记》(《史记》)。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奋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保尔·柯察金坎坷著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出身贫寒,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磨炼了保尔的意志,卑鄙龌龊的环境使保尔看清了社会的底层,在保尔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憎的种子,因此保尔对有钱有势的人疾恶如仇。

在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帮助和教育下,保尔逐渐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斗争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年少的保尔在光天化日之下奋不顾身地从押送兵的手中解救了被捕的布尔什维克茹赫来;在狱中保尔虽遭受严刑拷打,却只字不吐,坚强不屈;逃出樊笼后,年轻的保尔加入了红军,在叱咤风云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团当侦察兵,后又转到威震疆场的布琼尼骑兵第一军浴血奋战,光荣负伤,受到嘉奖;重伤刚愈,保尔又日夜投入肃反工作,执行各种艰巨的任务;国内战争结束后,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举,保尔响应号召,奔赴劳动战线,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修筑铁路,严寒、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肆虐的伤寒差点儿夺去了保尔的生命,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