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没名没利谈何淡泊名利(5)

严介和新论语5:成功才德胸 作者:严介和新论语编委会


真实的岳飞,收入丰厚生活俭朴,感情专一拒纳妾。民间流传不少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许多是后世虚构的。但就岳飞而论,在《说岳全传》和一些戏文中,虽然虚构事迹颇多,但对他的高风亮节其实反映得并不充分。

岳飞有一句流传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会,官场中充溢着崇文抑武的习气,武将被指为粗人。武将能讲出如此一针见血、言简意赅的名言,已属极为不易,更何况是身体力行。他担任高官之后,收入自然颇高,却一直维持着相当简朴的生活。后妻李娃有一次穿丝织品,岳飞就一定要她更换为低档的麻衣。他的私财收入是十分丰厚的,却经常化私为公,以私财补贴军用。有一次,以宅库中的物品变卖,造成弓两千张。他遇害后抄家,家中根本没有金玉珠宝,贵重物只有三千余匹麻布和丝绢,五千余斛米麦,显然还是准备贴补军用的。

宋代的统治阶层纳妾是很平常的事。如抗金名将吴玠服用金石,酒色过度,咯血而死。韩世忠不仅纳妾多人,还喜欢侮辱部将妻女,竟迫使猛将呼延通自杀。岳飞的前妻刘氏是在战乱情况下,自动离家改嫁的。他与后妻李娃厮守一生。有一次,吴玠属官出差到岳飞军营,对于岳家军中别无姬妾、歌童、舞女等劝酒作陪,颇感惊讶。回去报告吴玠后,吴玠特别为岳飞送来一个四川名姝,并置办许多金玉珠宝做妆奁,却被岳飞打发回去。

岳飞根本不是恋钱的官迷,他几次上奏,都表白了准备功成身退的心迹。“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名句,正是表达他贱视官爵的心态。南宋的百姓对此有广泛崇高的评价,说他“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只寻幽”。

醒世颠覆新论语

损人利己的人是小人,损人不利己的人是小人的平方和立方。

论语解读

如果损人利己的是小人的话,那么损人不利己的又是什么人呢?其实大家想啊,损人不利己的群体比损人利己的群体更庞大。从社会学家来看,损人利己的人是小人,它情有可原,是因为社会资源没有浪费。那么损人不利己的人就是小人中的小人。现在很多人道貌岸然甚至是公众面前的正人君子,有些人自己拿到了反而是浪费,你损了人你自己也没得到,这样的人太多了,这种人是最可恶的,而现在这种群体最庞大。

什么是竞争?竞争到最后鱼也死了网也破了。有人说我就准备鱼死网破,那这样的企业能长久么?那么因为大家懂得竞争有一句话叫什么?竞争,就是鱼死网破,鱼未死网未破那就是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必然会出现。

这么多年被我炒鱿鱼的没有一个反我的,到目前,没有一个我发自内心赏识的人他炒我鱿鱼的。凡是被我炒过鱿鱼的人,没有一个伤害过“太平洋”,甚至懂得聚散皆是缘。懂得损人利己的人是小人,损人不利己的人是小人的平方和立方,何乐而不为呢?

共鸣语录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杜文澜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朱柏庐

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蔡元培

现在做人,似乎只能随时随手做点有益于人之事,倘其不能,就做些利己而不损人之事,又不能,则做些损人利己之事。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如强盗之放火是也。

——鲁迅

旁敲直击

损人利己一场空

唐僧一行到达观音院,院主老僧看中了唐僧的袈裟,动了歹心,就与众僧合计夜里放火,要把唐僧等烧死,然后窃取袈裟。不料早被孙悟空发现,一个筋斗翻至南天门,向天王借来辟火罩,罩住了唐僧、白马与行李。

那一场大火,风狂火盛,把一个观音院烧得处处通红。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黑风山一个妖精,他纵起云头赶到寺院,既不救火,也不叫水,却趁火打劫,将霞光彩气的青毡包袱盗走,打开一看,乃佛门异宝锦襕袈裟。唐僧醒来,一看观音院烧个精光,老和尚弄巧成拙,损人利己一场空,不但没得到袈裟,反而把寺庙烧个精光,没脸见人,便一头撞在墙上死了。

孙悟空搜遍了二百三十名小和尚及老和尚的尸体,就是找不到袈裟,最后有人告诉他近处有一个黑风洞,那里有个妖精叫黑大王,可能被他盗走。孙悟空便急纵筋斗云,径上黑风山,去找这袈裟。

吴承恩有一首诗云:“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

共赢才是硬道理

王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做卖家电生意,一个在街头,一个在街尾。因为王先生的店占有优越的位置,生意自然就比李先生的要好。李先生虽然口上不说,心里却也十分不悦。

一天,一大嫂到李先生店里买冰箱,李先生紧张地急忙张罗说:“不要可以退货,这儿的人都说我家冰箱好。你不知道街头老王家的冰箱,卖出去后,好多人都退回来了,我这儿的保准不会出现像他家的这种情况……”

还没等李先生说完,买冰箱的大嫂转身就走了。

李先生后来才知道,这位买冰箱的大嫂就是王先生看他家生意不好,才推荐她来买的。李先生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共赢才是硬道理。生活处处皆学问,惟有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师。要善于走进敌对,化敌为友,赢得共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