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钟书:“钟情于书”的清华才子(3)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1930年11月4日,清华大学学生自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召开第4次会议,通过出版科职员名单,钱钟书与曹禺同被选为《清华周刊》编辑。据说,当时钱钟书与曹禺、颜毓蘅三人被比拟为北洋军阀中的“龙虎狗三杰”。“龙”就是钱钟书,相当于袁世凯手下的王士珍。不过,钱钟书似乎不喜欢这个雅谑,他曾在一封信中说:“‘龙虎狗’一节,是现代神话。颜君(颜毓蘅)的英语很好,万君(曹禺)别擅才华,当时尚未露头角呢。”

口出狂言,谢绝挽留

1933年,钱钟书自清华毕业,当时清华研究院刚成立不久,老师们都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读研究生课程,为研究院争光,但他未置可否。四年级临近毕业时,陈福田、吴宓等教授想挽留他,都去做他的工作。有一次,陈福田教授说:“在清华,我们都希望钱钟书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我们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几分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未免有点过分了。”吴宓教授是个厚道、宽宏大量的人,对年轻的钱钟书颇为期许,对他的自负盛气也最能原谅。他对钱钟书拒绝进入清华研究院并没有什么不高兴,他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钟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 后来钱钟书说:“20岁不狂是没有前途的,30岁以后还狂是没有头脑的。” 他们的话相互验证了。

清华大学最终未能留住年轻的钱钟书,钱钟书回到了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他父亲钱基博当时在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召他赴上海,这是钱钟书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钱钟书已有足够的治学能力,他的知识大都源于自学,他不愿再听课了。也许还有一个未能对别人说明的原因,即他的目的是2年后出国留学。当时清华其他专业都可以出国留学,唯独外文专业不能,而且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的服务年限才能出国留学。

用麻袋装笔记,用被子捂蛋糕

50年代,钱钟书已经是名震遐迩的大学者,据在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些同志回忆,每次他们进入线装书库,都会撞见他。他拿着铅笔和笔记本,不断地翻检书籍,不断地抄录、作笔记,常常忘记时间。有时,他会在那里向青年人介绍各类古籍,告诉他们这些书的插架所在,如数家珍。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线装书十分丰富,许多线装书的借阅卡上只有钱钟书一个人的名字。图书室当年收藏了许多好书,特别是珍贵的外文书,其中不少就是他帮助订购或搜寻来的。据说他精读的每一部书都反复批点,有的连两头和页边都写满了,再也找不到一点空地方。他的夫人杨绛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钱钟书撰著《管锥编》时,她为他整理、检点笔记本,整整费了两天工夫,装了几大麻袋,由此可见其治学态度非同一般。

1994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当时钱钟书和他一样,都因病住院。夏衍便让女儿给钱钟书送去一块蛋糕,钱钟书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在病床上吃蛋糕。这时,一名摄影记者悄悄溜进病房,跪姿偷拍。刚开始钱钟书背对记者,没有理会,吃得津津有味,记者见状大胆起来,转到钱钟书的正面拍摄。钱钟书措手不及,为了保护尊容,只得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进去,全然不管奶油弄得满被子,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