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稼先:许身报国壮山河(1)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大师生平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在父亲的指导下,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基础。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读高中,期间结识了杨振宁。1937年,北平沦陷后,参加了抗日聚会。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北大迁回北平,被聘为物理系的教授助理。1948年,考取了留美研究生,在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就读。1950年,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迅速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先在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两年后被提升为副研究员。1958年,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任务。1972年,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7年之后,升为院长。1984年,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1986年7月,国务院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爱国少年的坎坷求学路

1924年6月,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曾任安徽教育司长,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邓稼先出生后8个月,母亲带着他来到了北京,住在丰盛胡同。邓稼先四五岁的时候,每天都要背诵《左传》和《论语》等古书。除此之外,他还读外国名著。

1929年,5岁的邓稼先开始上小学。先在武定侯小学,四年级时改上四存小学。其间,父亲介绍他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名家写的小说。父亲不仅安排邓稼先跟随一位王老先生学习国文,还亲自担任邓稼先的英语辅导老师。

1935年,11岁的邓稼先考入了志成中学,第二年转到了崇德中学。由于崇德中学是一所教会所办的学校,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邓稼先的英语水平迅速地得到了提高。在这里,邓稼先交到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杨振宁。和杨振宁的交往引起了邓稼先对理科的浓厚兴趣,尤其迷恋数学,甚至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很晚。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北平随即沦陷。邓稼先除读书之外,开始秘密参加抗日聚会,谈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当时规定,中国百姓见了日军要行礼,为此邓稼先宁可多走几里地,避开日军,也不给他们行礼。

一次,日军逼迫市民和学生为他们庆祝胜利。结束后,邓稼先恼怒地扯碎了小纸旗,扔在地上踩了一脚,结果碎纸被狗腿子发现了。鬼子找到了校长来追究此事,校长搪塞完之后,迅速找到了邓稼先的父亲,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邓稼先随同大姐去了抗战的大后方昆明。

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后,1941年,16岁的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跟随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学习物理学。除了在学业上一丝不苟之外,邓稼先还阅读《新华日报》,有时也看些进步的杂志,慢慢地开始接触思想进步的同学和地下党员。

从中学教师到娃娃博士

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拿到了毕业证书。之后,邓稼先在昆明培文中学教了一年的数学,之后转到文正中学又教了一年,等待机会返回北平。在这期间,昆明爆发了震惊抗战大后方的“一二?一”惨案,邓稼先在好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