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索引】
郭永怀(1909—1968),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研究工作。1938至1939年,到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1940至1941年,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41至1945年,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46至1955年,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历任副教授、教授。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力学学报》主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1960年兼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64年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7年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1968年12月5日,因所乘飞机在北京机场附近失事而牺牲。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圆梦北大,三人同登榜首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因为家境贫寒,9岁的时候才正式进入小学。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9年,郭永怀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在南开大学教授顾静薇的推荐下,24岁的郭永怀到北京大学拜饶毓泰教授为师,继续深造。当年,郭永怀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顺利考入物理系,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饶毓泰将郭永怀留在身边,担任助教与研究工作。其间,郭永怀还曾与吴大遒等人一起研究喇曼效应,为今后的物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不久之后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大,郭永怀随北大物理系南迁。1938年夏,中英庚款留学生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录取名额20名,可报名人数竟然达到300多,郭永怀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报考的是航空工程专业,总共50多人报考,只有一个录取名额,竞争非常激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郭永怀在这次考试中竟然以五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与钱伟长、林家翘同登榜首,最后,在叶企孙教授和饶毓泰教授的极力争取下,三人被破格同时录取,一时传为佳话。
愤然放弃留学,突破音障难题
1939年12月,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三人准备从上海登船,赴加拿大留学。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发现所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签发的。他们怒不可遏,一致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下,自己宁可不去留学,也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三人愤而下船,放弃了这次留学机会。直到次年8月,他们又接到了多伦多大学的通知,才再次出国。
郭永怀、钱伟长和林家翘三人一起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又一起在半年后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成绩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赞叹不已。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之父”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专业为空气动力学。他以当时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还结识了师兄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