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鲁迅:北大文化阵营中的健将(2)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在北大,鲁迅每周只上一次课,他的课堂上沸腾着年轻人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与其他老师枯燥沉闷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课原本是国文系的专业课程,而坐在课堂里听讲的,不只是国文系的学生,别系的学生、校外的青年也不少,甚至还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听他的课。讲“中国小说史”时,鲁迅实际讲的却是对历史的观察,对社会的批判,对文艺理论的探索。有的人听了一年课以后,第二年仍继续去听,一点也不觉得重复。

据著名作家冯至回忆,1924年暑假后,他第二次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时,鲁迅一开始上课就交代说:“《中国小说史略》已印制成书,你们可去看那本书,用不着我在这里讲了。”当时鲁迅正在翻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一书,鲁迅边译边印,上课时就把印成的“清样”先发给学生作为辅助的教材,鲁迅在课堂上也没有按照所发的“清样”来讲,讲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讲“中国小说史”时更为广泛。

鲁迅讲课时从不照本宣科,其语言表达也很有魅力,讲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用沉重的声调读小说里重要的段落,不加任何评语,全教室息无声,等读到那条失去的项链是假项链时,让人好像是在阴云密布的寂静中忽然听到一声惊雷。

此外,鲁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很中肯、很贴切的,跟传统的说法也很不同。谈到秦始皇时,他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历代王朝里,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秦始皇在历史上有贡献,但是吃了秦朝年代太短的亏。”谈到曹操时,他说:“曹操被《三国演义》糟蹋得不成样子。且不说他在政治改革方面有不少的建树,就是他的为人,也不是小说和戏曲中歪曲的那样。像祢衡那样狂妄的人,我若是曹操,早就把他杀掉了。”冯至评价鲁迅的课时说:“他讲课时,态度冷静而又充满热情,语言朴素而又娓娓动听,无论是评论历史,或是分析社会,都能入木三分,他的言论是当时在旁的地方难以听到的。”

就连当年北大的旁听生也对鲁迅的课十分喜爱,后来成为作家的鲁彦周回忆道:“每次每次,当鲁迅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旁,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着极平常的语言,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出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似乎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全人类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有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