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的开端—清教徒建造的神学院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15世纪末,哥伦布找到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之后欧洲人纷纷远渡重洋前往美洲。17世纪初,第一批英国移民便到达了北美,把新英格兰开拓成自己的“伊甸园”。1630年,英国在马萨诸塞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政府,1636年,即该殖民地成立6年之际,波士顿拉丁文学校建成了,这是一所中等教育公立学校。在早期的新英格兰居民中,大学毕业生比例与其他各殖民地相比是最高的,移民中有清教徒100多名,他们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家乡的古典教育,同时也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使英国的文化传统继承下去,他们决定建立一所神学院。

当时12个监理会成员主持建立神学院事宜,他们中8人剑桥大学毕业,1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故新城被更名为剑桥,以便与家乡英国的剑桥同名。于是,163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成了。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学院建立之初,仅9名学生,1名教员,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都仿照英国的大学,尤其是剑桥大学。

1637年冬,有一位来自伦敦的、毕业英国剑桥大学的青年人,移民到了新大陆。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时运不济,他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而永远离开了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以及所有的图书—约400本,全部捐赠给那所新成立的剑桥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1639年3月6日,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马萨诸塞州议会一致决议,将这所剑桥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正式易名为哈佛大学。

哈佛所赠的780英镑,在当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校方用这笔钱增添了学校里的许多“硬件”和“软件”。可惜那400本书,却在一场大火中毁了。只有一本书因一个学生无意中带出了图书馆而幸免于难。过后,当时的哈佛院长亨利?邓斯特在该生还书时,首先郑重地感谢了他,然后以“借书不得带出图书馆”为由,按这条校规开除了那位学生。

随着哈佛大学的不断发展,给哈佛大学建一座雕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提议。1882年,校董事会一致下决心要为哈佛雕塑一座铜像。为了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他们决定在哈佛学生中物色一个模特,一位长得像古典英国人的英俊小生为样板,结果最后选中了谢尔曼?霍尔这个应届毕业生。最后,雕像家就按照他的样子塑出了哈佛坐像。 雕像完成后,它便名列美国摄影留念最多的四大名雕像之一(其他3座分别为:自由女神像、林肯纪念堂林肯坐像和富兰克林雕像)。每天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们都期盼着在哈佛雕像前留张影,以证明与哈佛的缘分。

英国的清教徒在北美建立大学的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和培养公职人员。由于清教徒的牧师要与各种人交往,就必须能够熟练掌握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等语言,并用之讲解圣经。因此,哈佛学院的新生入学的条件必须懂得这三门语言,当时的学制为3年,学校还要求学生掌握“三学科”(语法、修辞、逻辑)及三门哲学(物理、伦理、形而上学)课程。

1638年,哈佛学院的正式开学,共有9名学生和1位主管。1640年,亨利?邓斯特被哈佛监理会任命为第一任校长。创建初期的学生,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睡觉,每天除了上课、祈祷、自修和吃饭以外,仅休息1个小时。他们没有音乐会、戏剧、报纸、游戏等娱乐,他们与修道院内修道的神甫一样,生活异常清贫、枯燥无味。但是,就在1642年毕业的9名学生当中,却出现了6个在新大陆的和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他们足迹的人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