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2)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弹子机果真赚钱,而且玩的人越来越多。巴菲特和丹尼又拿出自己的积蓄增加了7台,每个月他和丹尼都能拿到200美元。这项游戏机的投资成功,使沃伦·巴菲特对投资产生了强烈的信心,他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明白无误地是专门从事投资。他更加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本能找到的商业类书籍,规划着达到目标的道路。

对于哈佛商学院(HBS),沃伦?巴菲特显然有着非常独特的感受。“每次走进这个校园,我都会想起55年前的那次面试。”1949年巴菲特申请报考哈佛商学院,“我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芝加哥参加HBS的面试,当时我19岁,但是非常瘦弱和矮小,面试官说我看上去只有13岁。会面大约持续了10分钟。”2004年74岁的巴菲特说话时带着特别的“咯咯”笑声,他自嘲地耸耸肩膀:“结果当然是众所周知的:我没有被录取。面试官希望我回家长高一点儿以后再来报考。”

这让巴菲特非常失望,在给他朋友的信中,他写道:“哈佛那些家伙太自命不凡了,他们认为,我只有19岁,太年轻了,不能被录取,并建议我再等一两年。所以说我现在面临着一个严酷的事实,因为我已经在此吃住有四个星期了。我父亲希望我能到某个研究生院继续学习。但是,我却很不喜欢这个主意。”

巴菲特认为虽然被拒绝,但这仍然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关键的经历。也许,进了哈佛就没有了今天的成就,但在当时,在芝加哥的哈佛入学面试中被拒绝之后,他有了一种恐惧的感觉,并害怕会让他的父亲失望。这也强烈地影响了他今后的决定。

遭到拒绝以后的巴菲特来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经济,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偶像”—《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作者本·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从此师从格雷厄姆进入“投资家”领域。

股票投资,在股市高潮时隐退

美国股市在60年代时一路高歌,牛气冲天。越南战争更是在火上浇油,大力推动着股市向前发展,最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第一次达到了1000点大关。这样的形势,想不赚钱都难。1967年,巴菲特入伙了美国运通公司、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当时公司的指数比道?琼斯指数多出17%,这样的成绩让人相当兴奋。而1968年,该合伙公司的成就更是骄人,效益比前一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而同期道?琼斯指数只升了9%。

巴菲特在投资中也在不断观察着,他注意到一笔可观数额的资金被变成连锁信件的股票促销模式,在这场股市争购战中,有的人轻信他人,有的人自我催眠,有的人愤世嫉俗,巴菲特还注意到,单从对每周或每小时股价做出研究是不够的,“证券必须以分钟间隔来进行研究。”巴菲特对此评论说:“这种人使我觉得出去取一趟百事可乐都有负罪感。”

到了1969年,随着外太空的开发,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把美国的星条旗插了上去。整个美国沸腾了,人们情绪激动,爱国意识膨胀,经济增长也出奇的高,股市极其繁荣,整个华尔街进入了一段最为疯狂的投机时代。

投资者当时非常不理性,胆子也很大,再高的股价他们都不害怕,即使有套牢的他们也会把这种恐惧忘得一干二净,都相信还有上涨空间。证券交易所门前长队已望不到尾。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后来指数出现了下跌,高技术股票蜂拥而至之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又掀起了一场兼并浪潮。如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李腾工业集团等。基金经营积极地换股票,都涌向大红大紫的热门股,他们追赶着每一种时尚,他们的目标就是看透每一股的行情,以及价格的摆动。而一些公司则通过兼并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来蒙骗人们,并制造每股赢利大幅增长的假象。在此情况下,投资大众不断推高股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