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2)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奥本海默在哈佛只念了三年,比一般人早一年毕业。在最后半年,他发现了“物理”这门课。当时是由实验科学家柏席?布里奇曼启发他的兴趣,布里奇曼之后也获得一项诺贝尔奖。布里奇曼最吸引奥本海默的是他那种行学式的敏锐求知精神。奥本海默描述布里奇曼是一位“很棒的老师,从来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反复思考每个问题。他的方式就是深入探讨物理精髓的最好方法:他更是位人人都想投其门下而习之的老师”。

从哈佛毕业前,他就决定以后专攻物理。他十分明白这并不容易,因为他从布里奇曼那里只学到一些入门知识。他计划赴欧深造,但他在哈佛的化学学位,绝对不足以说服任何一位欧洲顶尖大学的物理教授收他作研究生。另一方面,在和实验派的布里奇曼做了一学期的物理研究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实验室的工作;他喜欢概念及理论,却对与仪器和实验器材为伍不感兴趣。尽管有这些困难,他还是决定继续攻读物理,特别是新的一门量子力学。这门新知识已完全扭转了过去几百年来既存的物理理论。

奥本海默为这几年的刻苦学习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经常有一种钻到牛角尖中而不能自拔的危险倾向,但正是这种精神,督促着他对问题的执着探讨。1925年夏天,他来到英国,进入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国际上最著名的物理研究中心之一,是全世界物理学领域内富有天才的学生与研究人员崇拜的麦加圣地,并参与到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J?汤姆森所领导的一项实验计划中来。

性格孤僻,友情爱情都无缘

在学校里,奥本海默比他们中多数人都更年轻,他才二十二岁,而且看上去还显得更幼小,同时,他又是美国人。他十分富有,并且从不掩饰这一事实。他的衣服不仅合身,且十分阔绰。其他学生花钱买书往往感到困难,但奥本海默则所要的书籍应有尽有,而且有些书还是书店专门为他装订的。

他的这种与众不同的举止自然成了别人议论的话题。在他与一些同学(包括保罗?狄拉克)寄宿的小楼里,奥本海默在餐厅里彬彬有礼的风度,以及他出众的高雅举止,使其他同学与他相比之下犹如没有教养的粗鲁人。他们还发现,每当奥本海默认为他们的谈话太庸俗时,他就会不客气地突然打断旁人的发言。看来他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愚蠢与虚伪的言词,同时他非常骄傲。一位美国同学爱德华?康登指出:“问题在于他的思想过于敏捷,他老是把对手置于不利地位。而且,该死的是,他往往是站在正确的一方,或者至少是相当地正确。” 康登还记得另外一件事,足以说明奥本海默早年的生活是如何养尊处优与高人一等。他有一天邀请康登夫妇一起散步,但康登夫人爱米莉因为要照顾新生的婴儿而不能去,奥本海默对她说:“没关系,你就留在家里干农妇的活计吧。”

人们还议论奥本海默爱用势利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聪明才智,只在他认为智力上与他相当或高于他的人中间选择挚友。他所结交的朋友之一就是保罗?狄拉克,后者仅仅在十年之后就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经常呆在—起,全部时间几乎都用来讨论物理问题。狄拉克实在难于理解奥本海默为什么对天主教有那样浓厚的兴趣。他和另外两个同学花了许多时间攻读但丁的原著,而且为此不惜刻苦学习意大利文;他还尝试写诗,这在狄拉克看来正是奥本海默思想中缺乏明确性的表现。据说狄拉克有一次曾问奥本海默,“你怎样可能同时做这两件事—写诗与研究物理呢?物理学的目的是向人们揭示过去无人知道的新事物,而诗则恰恰相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