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用五支笔签受降书的盟军统帅(3)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从此之后,麦克阿瑟身边多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母亲晚年用了十年的拐杖,一个是母亲给他留下的一部《圣经》。麦克阿瑟本身也是基督教徒,他每天都要虔诚地读几页母亲给他留下的《圣经》,一是对主的一种忠诚,一是缅怀他所热爱的母亲。在他母亲去世之后的日子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才感觉母亲其实一直陪伴着他,关怀着他。

第二个女人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路易斯·布鲁克斯。布鲁克斯长着一张苹果脸,娇小玲珑,棕色的眼睛,非常可爱。她的祖先可是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里著名的护国公克伦威尔,家族非常富有,因此布鲁克斯也非常有钱,当时有亿美金的财产。

麦克阿瑟十分爱布鲁克斯,所以他专门选择了1922年的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和她结婚了。当时,美国媒体对这个事情还报道了一番,有一家报纸的标题就很煽情—《战神和财娘的绝配》!但是好景不长,布鲁克斯习惯于灯红酒绿的华盛顿、纽约的社交,军旅生活渐渐地使她感到厌倦,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一个牢笼。她希望自己的丈夫退出军界,于是跟麦克阿瑟讲:“你如此聪明,不应该在戎马生涯中浪费自己的光阴,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好好闯闯,要学着去赚钱。”尽管麦克阿瑟非常宠爱自己的妻子,但当他的妻子提出让他离开军界的要求,他断然拒绝。最后她的妻子威胁逼迫他在两条路上进行选择:要不然你退出军界,要不我们分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1929年6月,麦克阿瑟和布鲁克斯正式离婚,两个人没有生过一个孩子。

第三个女人是他的第二个妻子—琼妮·费尔克洛斯。1935年10月,麦克阿瑟到菲律宾任职,在船上和费尔克洛斯邂逅,两个人一见钟情。费尔克洛斯当时是35岁,是个老姑娘,当时她打算到中国的上海,经过一段接触和热恋之后两个人结婚了。10个月之后,他们有了唯一的儿子,这一年麦克阿瑟已经58岁。婚后,麦克阿瑟和他妻子的感情非常好。麦克阿瑟原来是个舞迷,在舞场上他身材高大,长得也漂亮,跟妻子结婚之后,他基本不到舞场,他的绯闻是越来越少了,他戒舞了。但是他鼓励妻子去,他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着妻子,两个人极少分离,共同地走过了晚年的生活,一直恩爱地生活到生命的终点。

用五支笔签受降书的盟军统帅

1945年9月2日,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日本向盟国总投降的仪式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最大战舰“密苏里”号上进行。麦克阿瑟作为盟军的签字代表参加了仪式。

麦克阿瑟从舱内出来,神情严肃地发表了简短的演说。随后,他命令日本方面的代表重光葵、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两个平时耀武扬威、杀气腾腾的军国主义分子在此刻是如此的神情沮丧和狼狈不堪,一直低着头不愿多说一句话。

麦克阿瑟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到签字桌边代表盟军签字。令全场的参会者惊讶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用作签字。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派克笔上面,只见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了“麦克阿瑟”就收起来,之后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爱妻琼妮。这一特殊的签字仪式结束后,立即引起了场边人雷鸣般的掌声。

麦克阿瑟一直记得当年的一段令自己心里过意不去的往事,那是在1942年3月,日军集中兵力大举进攻菲律宾巴丹半岛的美菲军队时,美国政府为防止麦克阿瑟成为日军俘虏,命令他立即将指挥权交给温赖特。不久,巴丹半岛沦陷,温赖特和原英军驻新加坡司令珀西瓦尔以及美、菲约5万名官兵都成了日军俘虏。温赖特和珀西瓦尔被日军关押在沈阳集中营,在牢中的3年,他们吃尽了日本人的苦头。这次麦克阿瑟邀请两人一同参加受降仪式,就是想让这两位死里逃生的战友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也让他们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昂起头来,向世界宣称自己也是一名从战争中走出的英雄。

麦克阿瑟将签字笔送给西点军校,也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因为麦克阿瑟当年以全班头名的成绩在该校毕业,然后一路晋升到五星上将,并成为“二战”中的盟军统帅,西点军校对于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帮助。

至于麦克阿瑟送一支签字笔给太太琼妮·费尔克洛斯,那是一个铮铮铁汉的柔情的一面,他十分感谢她这么多年来的辛劳及对他真挚的爱。作为一名军人,整日地东奔西走,南征百战,在枪林弹雨、炮火纷飞的战场出生入死,琼妮·费尔克洛斯除承担了所有家务和日常琐事之外,还为他的安全受够了惊吓,操碎了心。走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一直陪在他的左右。

麦克阿瑟用5支笔与战败国日本签投降书,这段“二战”中的佳话至今仍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老兵永不死”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永不死》的著名演讲:

“我即将结束52年的军旅生涯。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之前,而这是我童年的希望与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句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示‘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