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诺曼·施瓦茨科普夫:“海湾雄狮”(2)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而进一步的分析则认为,第一段时间太仓促,第三阶段时间又正值穆斯林斋月期间,人员比较混杂而且从人道主义出发也不适于进攻,在那以后天气转热,风沙增多,最后认为只有第二段时间最理想。但是施瓦茨科普夫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第一个时间段,即1月17日,这一不按常规出牌的选择让伊拉克的军队也措手不及。因此,当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空袭时,巴格达市仍灯火通明,完全沉寂在安详的晚餐中。伊军的飞机手忙脚乱地准备应战,但是尚未起飞便被炸毁在机场;伊军的地空导弹由于准备不充分也没有发挥作用,只有一些高炮和高射机枪实施了对空射击。这次突然的空袭使伊拉克遭受重大损失,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多国部队对伊军的地面作战于是变得非常轻松,也只用了几天时间。一开始,施瓦茨科普夫又发挥了自己超人的军事策略,他有意造成从其左翼直接进入科威特的声势,造成一种假象,而指挥部队从右翼攻击,包围了在科威特的伊军。

在施瓦茨科普夫的组织和正确指挥下,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经过1个多月的战略轰炸和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攻作战,共计歼灭伊军数十个师,将伊军赶出科威特,战争的效率和速度令世人刮目相看,同时也使美国获得了“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军事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共同参加的一项合作行动,参加作战行动的兵种之多,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之高,组织协同之复杂,均创造了“二战”以来之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军事影响。仅美军参加空袭的机种就有30多个。施瓦茨科普夫对意义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以及错综复杂战事情况,实施了成功的组织指挥,实现了现代多国部队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

海湾战争结束后,施瓦茨科普夫的名字响彻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被人们所追崇,许多人都齐声欢呼他为英雄。完成了心愿的他退出现役,定居于风景秀美的佛罗里达海滨,与家人一起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

脾气超坏的智者

施瓦茨科普夫暴躁的脾气是远近闻名的,这在越南战争中被大家所公认。当时军队都驻扎在丛林中,战事正酣。一个美军士兵突然中弹倒地,身为营长的施瓦茨科普夫闻讯赶来。正好这时,一架直升机在上空盘旋。施瓦茨科普夫紧急呼叫驾驶员,请求将伤员带走。而直升机没有理睬他的这一要求,因为当时飞机上坐的是些重要的“大人物”。他看着血流满面的部下、又抬头望望天空,怒不可遏,冲着无线电大骂起来,直到另一架直升机赶来为止。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时被传为佳话,这位爱护部下、敢于抗上“暴君”很快出了名。

就在退役前夕,施瓦茨科普夫被派往中东挑起多国部队总司令的重担。事实上,早在一年前,他就在美军中央司令部准备好了以伊拉克为对手的作战方案。因此,这一使命并没有使他感到仓促和意外。经过两个多月跨海运输,首批10万美军官兵抵达沙特阿拉伯。但这时与美方设计“沙漠盾牌”行动的预测相比,伊军实际兵力已高出一倍,装甲车辆更增加两倍。

敌强我弱的兵力使得伊军士气高涨,面对伊军的态势,他对此极其不满,眼里冒火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此时远在美国的本土,情况更是比较复杂,一会鹰派占上风,一会儿主张经济制裁的成为主流,加之大选将近,政客们的心思好像集中不到海湾。打还是不打?沙漠中的诺曼心急如焚。“妈的,如果再这样耗下去的话,10万士兵就会像火鸡一样被沙漠烤熟,你和总统到时候只能卖烤鸡了。”施瓦茨科普夫开始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摔电话,不断地给他们施加压力。最终还是好不容易让白宫妥协了,宣布可以开展。而施瓦茨科普夫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居然又按兵不动。白宫的军事顾问颇为不解:“上帝呀,为什么他还不进攻?”

诺曼不加理会。因为他始终坚信,“杀鸡需用牛刀”,才能确保胜利、减少伤亡,这才是现代战争所追求的,即保证将损失和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火速向海湾增兵,以求达到最大的军事力量和武器准备。在沙特的战备公路上,时刻都会看到有无数辆卡车通过;几乎每一个码头和机场都已装满美军的装备、弹药和补给。

海湾战争的进程和施瓦茨科普夫的脾气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仅仅在43天内,诺曼就将萨达姆的军队卷入铺天盖地的火海之中,摧残了萨达姆的妄想和完美计划:空中、海上发射的导弹雨点般飞向预定目标;几千架飞机像呼啸而至的铁鸟捕食着毫无还击能力的对手。或许人们在谈到这场战争时会忘记他那“坏脾气”,但是关于这场战争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人们所不能忽略和忘却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