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战后日本的明与暗(4)

日本的面孔 作者:刘晓峰


很少有人注意到,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时,日本天皇的诏书上使用的是“终战”而不是“败战”,诏书中也根本没有“投降”的字样,有的只是“敌人使用新的残酷的炸弹”这样的理由。战后很多日本旧军人也强辩说,日本还有充分的战力,如果不是敌人使用原子弹这样非人的杀戮工具,那么胜负实未可知…… 而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人则质问,战争结束前日本已经被打到体无完肤的份儿上,为什么连“败战”都不敢承认?日本人的心灵真的扭曲到了那种程度吗?这两种思路都是战后日本所拥有的,并且是长期存在的,我以为,这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

面对开篇提出的“德国能,日本为什么不能?”这个复杂的问题,《鸠山一郎回忆录》并不能给出全面的答案,但这本书却提醒我们答案其实是存在的。答案掩藏在历史的面纱后边,需要我们揭开,需要认真地细细梳理。

从1911年继承父业当选东京市议会议员,到1956年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鸠山一郎度过了45年政治生涯。他是给当代日本投下巨大影子的政治人物。从1954年10月组阁到1956年12月20日宣布总辞职,鸠山一郎相继组织过三届内阁。在他的任内,日本自由党和日本民主党成功合并,这就是今天仍然维持着执政党地位的日本自民党。与他任内的成功折冲相关,日本政坛1955年形成了保守势力一直执政,革新势力作为“万年野党”始终在野的“55年体制”。这一体制一直存续到20世纪90年代。但当他回顾自己最后辞职时的心情,他却只用了一个词——明镜止水。

在《鸠山一郎回忆录》写作完成那一天,他刚刚读完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他从其中引用了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来做为自己回忆录的结束。阅读这本回忆录时,这段文字同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所以请允许我同样把这段文字引用如下:

…………

我所以比你更能泰然自若,不是因为我有学问,不是因为我在努力学习,什么都不是,而是因为我常常是认真的。与其说我认真,恐怕不如说我能够认真更为适当。什么也比不上能够认真更可以产生自信心。越是能够认真,就越是能够平心静气;越是能够认真,就越是能够觉悟到精神的存在。自己俨然存在于天地之间的这个观念,只有认真起来才能觉悟到。什么叫认真呢,我对你说,那就意味着真刀真枪的斗争,意味着要干到底!意味着不干到底不行,意味着整个人的活动。能说会道,手灵眼快,无论怎么干,并不算是认真。要把头脑中所想的一切彻底地在人世间摆出来,才算是体现出认真的心情。然后可以安心了。老实说,昨天我的妹妹认真起来,昨天甲野也认真起来了。我无论昨天和今天都是认真的。在目前的情况下,你也认真一次吧!每个人都认真起来的话,那就不仅救了他本人,也救了整个社会。小野呀,我讲的话,你不懂吧?

不,我懂了。

是认真的懂了么?

我认真的懂得了。

每一个成功的政治家,都有他成功的不二法门。鸠山一郎一生坚信议会政治,并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因为战争期间曾站在议会政治的立场公开反对东条内阁独裁式的推荐候选人方法和《战时刑法特别修正法案》,他一度被迫隐居。正因如此,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坛,他享有极高威望。我想,夏目漱石这段话之所以打动了他,那大概正是因为这段话中,包含了他回顾人生的成功时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经验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